“潜龙二号”首次完成深海热液硫化物区自主探测
中新网沈阳3月22日电 (记者 朱明宇)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22日称,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机器人“潜龙二号”在西南印度洋通过验收,未来可正式投入使用。
“潜龙二号”总设计师、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刘健研究员说,西南印度洋脊上的热液活动区与洋脊、断裂和火山活动带密切相关,其分布在洋脊的翼部、断层崖、深海丘和海底火山高地等处,地形极为复杂。“潜龙二号”的勘探表明,龙旂热液区试验海域的海底地形起伏达到1700米。
本次中国大洋第40航次中,1.5吨重的“潜龙二号”表现出稳定的航行能力和避碰控制性能。在执行龙旂热液区一次下潜探测时,“潜龙二号”完成了30余次规避障碍控制,为安全有效完成探测任务奠定了基础。
这得益于“潜龙二号”拥有的多项关键技术。其在中国首次采用非回转体立扁形设计和可旋转推进器布局,增强了潜水器的机动性能,使其在复杂海底地形下有稳定航行和路径跟踪能力;首次采用基于前视声纳的避碰控制方法,提高了障碍物的识别能力,实现了复杂海底地形下的避碰控制;首次在中国深海机器人上安装磁力探测传感器,解决了磁辐射设备屏蔽、磁探测数据校正处理等难题,实现了近海底高精度磁力探测。
据刘健介绍,“潜龙二号”的重要功能包括采用了测深侧扫声纳水下实时信号处理技术,实现了深海近海底高精细地形地貌的快速成图;装载CTD、甲烷传感器、浊度计、氧化还原电位计、磁力仪等探测设备,可探测到热液活动区的异常情况,为进一步探测热液活喷口提供依据;装载高清晰数码相机,近底航行后光学成像,获得洋中脊近海底高分辨率照片300余张,拍摄到硫化物、玄武岩及海洋生物等,可帮助确认热液喷口及矿产资源。
在本次试验中,“潜龙二号”发现多处热液异常点,为未来深海硫化物矿区的评估、探测及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刘健表示,研制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对提升中国深远海资源开发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中国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与水平,具有国家战略意义。“潜龙二号”在西南印度洋的试验性应用成功,填补了中国深海硫化物热液区自主探测技术装备的空白,将为中国大洋深海资源调查做出更大的贡献。
“潜龙二号”的全称为“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其总体目标是通过一套4500米级水下机器人系统平台,涵盖热液异常探测、微地形地貌测量、海底照相和磁力探测等技术,用于多金属硫化物等深海矿产资源勘探。该项目由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负责,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作为总体技术单位,联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