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潮视察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 推动中国企业在非洲形成双赢局面
李源潮副主席为赞中经贸合作区题词 刘畅摄
原标题:李源潮视察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 推动中国企业在非洲形成双赢局面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畅):当地时间21日,正在赞比亚进行访问的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视察了位于卢萨卡郊区的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卢萨卡园区。李源潮副主席指出,中国企业在非洲要研究当地市场,生产当地需求的产品,推动中国和赞比亚的经贸合作取得双赢。
当地时间21日上午,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视察了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卢萨卡园区。入驻园区的赞比亚吉海农业有限公司是吉林省海外农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在赞比亚注册的公司,以蘑菇生产为主。李源潮副主席认真询问和听取了公司董事长姚允武对蘑菇种植的介绍。
“现在所有的这些品种都在生产吗?”
“杏鲍菇在产,香菇和平菇都已经上市了。”
“这是什么呢?”
“这是我们现在用的培养蘑菇的材料,甘蔗渣和棉籽壳。这本来是废弃物,但我们用来生产蘑菇,所以赞比亚对我们种植蘑菇非常感兴趣。”
“好啊,那你们就多多生产食用菌吧。”
目前,吉海农生产的吉海蘑菇已经成为赞比亚的一个知名品牌,在赞比亚拥有了大量的市场。李源潮副主席对卢萨卡园区的中国企业员工指出,中国的企业要想在赞比亚取得优势,就要研究和开拓当地的市场。“你来投资的优势是什么?要研究当地市场。第一要想办法占有市场,第二要想办法创造市场,如何有好的产品到这里来,是中国公司的发展优势。”
据姚允武介绍,去年9月份,吉海农经过考察,发现赞比亚的气候很适合种植蘑菇,就在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卢萨卡园区修建厂房,引进了他们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的食用菌培育技术,种植平菇、香菇和杏鲍菇,成为在赞比亚第一家用工业化方式生产蘑菇的企业。由于他们采用当地废弃的甘蔗渣、棉籽壳等农业废料作为培育蘑菇的菌袋,产品价格低廉,而工业化生产又能保质保量,因此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产量与市场不断扩大,成为在赞比亚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当地商贸工部部长等许多官员都来过,他们对我们的产品很感兴趣。第一我们使用当地的原材料,而且是废弃的原材料。第二,我们解决了当地人的部分就业,除了几个技术人员是中国派来的之外,都雇佣的当地员工。第三,这是赞比亚品牌,也就是赞比亚制造,他们希望进行本地化生产。第四,他们希望出口创汇,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得知我们要出口的时候,他们非常兴奋。
据姚允武介绍说,他们的企业除了种植蘑菇,还开发了农业示范园,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饲养鱼类和家禽,使种植业和养殖业在园区内形成一种循环链条,既经济,又环保。“我们搞农业是搞大农业,引进的循环农业的理念,这是指农业产品的循环利用,原则上没有废料。比如棉花的棉籽壳是废弃的,但我们不让它废弃掉,将它用作培养食用菌的菌袋,此外养殖业产生的粪便也可以用来生产双孢菇。食用菌生产完后,我们的菌袋没有浪费,可以做有机肥和饲料,然后还回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一个循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