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澄江召开研讨会纪念中国世界遗产30周年 我国已有48项入遗列入全球第二

21.10.2015  21:59

央广网澄江10月21日消息(记者张江元 玉溪台记者李绍明梁尚丽)从10月20—21号在云南澄江召开的纪念中国世界遗产3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70周年暨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专题研讨会上获悉:中国已有48项遗产入列,数量上已位列全球第二。目前还有17项已列入后备清单,正在继续申请之中。

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今年恰好30周年,又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为此,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在云南澄江联合举办这次专题研讨会。

据了解,我国目前48个世界遗产,包括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等,主要分布于北京、云南、四川、河南等省(市),仅云南就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红河哈尼梯田、石林和澄江化石地名列其中,位居全国前茅。其中澄江化石地为我国第一个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也是迄今为止亚洲唯一的一个化石遗产地。当年曾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本次研讨会有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美国国家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代表,国家各相关部委、省级和地方政府代表,涉及风景名胜区的近40个遗产地管理者,以及世界遗产领域专家学者等超过150名,与会者共同回顾、分享和讨论经验,探讨未来世界遗产、国家公园发展战略等。

据住建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刘佳福介绍:中国自1985年加入公约以来,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举世成就,保护的理念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已成为世界遗产大国。

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项目主管古榕也表示:中国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游客对这些世界遗产的景点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非常乐于去了解,大部分游客都是来自于中国,这是比较积极的一个方面。但大量的游客也为景点的管理保护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留给我们的问题是将来要怎么管理这些游客以及景点的发展,这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

眼下,我国世界遗产保护地由10多个部门管理,各自为政、竞相圈地,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清华大学景观学系主任、教授杨锐:如果能够通过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契机,全面理顺自然保护地的体系,改变多头管理,改变各部门竞相圈地,改变只建不管这方面的情况,中国的自然保护地可以有很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