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激情返乡创业 小康路上青春同行

16.03.2016  14:27



 

  本报记者 刘义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去年,黔西南州正式成立“脱贫攻坚青年创业军”,标志着全州青年踏上了脱贫攻坚的新征程。
  大年初三、初四,黔西南州委书记张政到兴仁县鲁础营回族乡民族村和回龙镇金子田村,和回乡过年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交流,鼓励大家积极返乡创业,共同建设美丽家乡。
  共青团黔西南州委于近日发出“雁归兴黔、正当此时——黔西南州脱贫攻坚青年创业军动员令”,号召广大青年迅速集结到“黔西南脱贫攻坚青年创业军”的大旗下来,并以行业、地域为单位,以创业带动为载体,迅速建设起“黔西南脱贫攻坚青年创业营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消灭,一个营地一个营地的打造,确保打造一个营地、活一个产业、树一个典型、带动一片脱贫致富,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
  记者采访了几位黔西南州返乡青年创业的典型事例,希望能够激励广大有志于事业发展的返乡青年,找准自己的创业方向,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战役中去,不留遗憾,让青春焕发光彩。
姜海峰 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 在田野上编织梦想
  3月初,走进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百亩大坝,33岁的姜海峰和数十名正在劳动的农民,有说有笑,俨然一副怡然的田园春耕图。正如名字,姜海峰的性格有点像男生,活泼、开朗、直率。
  对门山村是一个布依族村寨,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3050人,耕地面积近3000亩,荒山地200.3公顷,林地322.8亩。全村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
  姜海峰是对门山村的媳妇,她和丈夫是贵州大学同学,毕业后两人闯荡过贵阳、昆明、深圳、广州等地,在不同公司做过销售、培训、管理等工作。去年初在广州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虽然一直在外打拼,两人仍有浓浓的家乡情结。“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家乡的消息,和亲朋们聊起家乡变化,我们都特别激动!”姜海峰告诉记者,他们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亲历家乡的改变。
  机会来了。2015年,中央、省、州等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脱贫攻坚的政策,姜海峰的回乡愿望又迫切起来。她和丈夫商量,自己先返乡创业,丈夫留在广州经营公司,等以后家乡的事业走上正轨了,再逐步转移产业重心。
  说干就干。去年底,她回到对门山村,和村里几位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成立了种植养殖合作社,流转了300余亩土地,种植蔬菜和花卉。短短几个月,100余亩的大棚蔬菜郁郁葱葱,150亩的露天精品蔬菜基地大部分完成耕作,100亩花卉基地里,三角梅花开烂漫。
  “回来后没睡过一天好觉。”随意拨弄着头发,不拘小节的姜海峰笑着说,和村民协调土地、上市场买设备器材、外出联系销售……时间紧任务重,每一件事都需要亲力亲为。“但生活特别踏实,每次看到乡亲们开心地领着我发的工资,就觉得欣慰,觉得幸福。”姜海峰说,乐观的人应该勇于面对任何问题,创业坚持很重要,虽然现在辛苦,但熬过去了就是晴天。
  姜海峰坚定地认为,只有家乡的人们都脱贫致富了,大家的生活才会更美好。为此,她做了一个要在几年内“让村民富裕,让村民喜悦,让村庄美丽”的发展计划。
  为了这个梦想和计划,姜海峰如今每天都在田地里“编织”着。在她的发展蓝图里,经济林区、养殖示范基地、牧场、花园酒店、观光休闲农业……一副美丽田园风景图正徐徐展开。
刘汉相 兴仁县大山镇野场村 回家圆我“电商梦”
  记者见到兴仁县大山镇野场村30岁的村民刘汉相时,他正忙着装修网上购物服务站。“预计月底就可以投入使用了,心情还是挺激动的。”刘汉相说。
  2004年,刘汉相从西安的一所技校毕业后一直在昆明、成都、广州、贵阳等地打工,从事安防技术和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2013年,他到贵阳一家物流公司上班,负责物流市场部的开发,年收入4万余元,工作虽然相对稳定,但不能照顾家。
  去年春节,回乡过年的刘汉相看到一篇黔西南州委书记张政在兴仁县鲁础营回族乡民族村与打工返乡青年共商乡村发展倍增计划的新闻。张政说,大家出门在外打拼,图的就是过上好日子,图的就是让家乡不再贫穷落后,今天把大家团拢起来,就是要传递一个信息,一切问题的原动力在于自己,只要你们有愿望,党和政府都会帮助你们,支持你们。下一步,   全州要推动乡村发展倍增计划,你们是主心骨,是生力军,只要你们先动起来,先热起来,家乡的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就一定能实现,相信你们也不会辜负党委政府的期望,不会辜负家乡父老的盼望,当好青年创业军,带动一方水土过上红红火火的小康新生活。
  “回来创业的信心足了!”刘汉相笑着说,他从事的是物流行业,和电商联系紧密,现在国家大力扶持农村电商发展,省里也在推“黔货出山”,正是赶上了创业干事的好时候。
  说到在村里开设网购服务站,刘汉相还提起了一名同乡,也是他的电商领路人胡连品,正是在和他不断交流中,刘汉相坚定了电商梦。
  “前几年我一直在六盘水做煤炭生意,后来通过对国家政策深入了解,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我觉得农村电商大有可为。”胡连品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他回到了家乡兴仁成立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并专门聘请了技术人才构建本土电商平台。为让农村土特产真正走入电商,他开始在大山镇各村物色适合人才建立村级服务站。
  “目前已覆盖了16个村,我们打算让更多返乡创业青年加入进来,共同来经营好这份事业。”胡连品对农村电商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农村电商打破了城市与农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同时让真正原生态的农特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极大地拓宽了农村商品的销售范围,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可以起到很大带动作用。“我理解农村电商不是简单的建立一个超市或商店,而是要建成一个涵盖商务、生活服务等内容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综合体,最终带领大家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电商给了我机会,我一定要牢牢抓住,好好干出一番事业!”说起以后的打算,刘汉相语气坚定。
禤雁林 望谟县城 执着坚持就能成功
  走进望谟县一家电动车专卖店里,数十辆各式造型的电动车码放整齐,这是80后返乡创业青年禤雁林已经营了6年的店。“创业当初倾注了不少心血,现在看着生意红火,还是挺欣慰。”禤雁林说道。
  1999年,禤雁林中专毕业后前往深圳打工,后又辗转到了温州,一直在影楼干摄影相关的工作。
  “在外打拼了几年,我觉得还是回家好。”2005年,禤雁林决定回乡创业,他在一所中学门口开了一家大头贴专营店,生意却一直不太好,入不敷出。
  禤雁林开始琢磨新项目,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贵阳逛街时发现闹市区有几家卖十字绣的门店生意非常好,于是他决定代理一个口碑最好的品牌回望谟做经销。因为是新鲜事物,一开始并没有多少关注,而且他们代理的品牌价格偏贵,生意并不是很好,但是禤雁林坚持走品牌和质量路线,在两年的苦心经营下和口碑积累后生意开始好转,一年能赚到10余万元。禤雁林并不满足,于是他开始一边经营十字绣一边寻找新的商机。
  2009年,禤雁林关注到国家大力提倡环保产业,倡导绿色出行。结合望谟实际,他发现本地人出行几乎都是以摩托车为主,电动车还不普及。在环保理念的大背景下,禤雁林认为商机不小,于是他到网上了解,到大城市考察,最终选择了一家电动车品牌进行代理,在望谟县城开设了专营店。
  谁知一开业就遇到整个行业的寒冬,生意非常冷清,但是禤雁林并不放弃,反而加大广告投入,扭转大家对电动车的偏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绿色环保的产品,知道电动车的便捷和优点。“我们做了两年的保本促销,坚持做品牌路线和售后为先。同时承诺终身免费上门服务,24小时随叫随到。”禤雁林告诉记者,他相信用心做到最好的服务就一定可以打动顾客,随着生意慢慢好转,如今专营店一年纯利润已能达到60余万元。
  “我觉得创业一定要抛弃急躁的心态。”说起创业经验,禤雁林感叹道,天道酬勤,贵在坚持。只要保持一颗执着的心,找到好的创业方法,看准商机,就一定可以在创业路上少走许多弯路。
杨永 望谟县新屯镇金山村 创业小伙有颗公益心
  第一次见杨永,很难想象这个1988年出生的望谟小伙身上会有这么多的故事。小小年纪的他因为家庭原因很早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做服装、修摩托车、开店、成立公司……“艰辛不少,收获也多。”杨永说。
  杨永出生于望谟县新屯镇金山村一个贫困家庭,2004年在老师的资助下完成初中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兴义八中,然而因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他拿着母亲用家里唯一的一头猪作抵押借得的路费,到北京一家服装厂打工,第一个月领到80元的工资。
  杨永因年龄较小没有工作经验而处处碰壁,但通过努力,一年后他进了一家更大型的服装厂,并以优秀的成绩被厂里保送韩国学习深造。2008年,母亲生病无人照顾,杨永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回到家乡。
  杨永边照顾母亲,边找活干。“最开始没什么创业项目也没经验,我就借了些钱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在村里搞运输。”杨永告诉记者,当时虽然辛苦但日子还算充实,这一干就是三年。
  杨永是个爱琢磨的人,开三轮车时间长了,对机械配件有了一些了解。通过细致观察,他发现老家附近并没有搞摩托车修理的,于是萌生了开一家摩托车修理店的念头。杨永马上付诸行动,没有技术,就自己摸索,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手艺也逐渐熟练。
  “无论多远,不管多晚,顾客的车在路上坏了,只要接到电话,我都立即上门服务,没有拒绝过一单。”杨永能吃苦,他坚信踏实干事,诚信经营的道理。久而久之,他的修理店赢得远近乡亲的信任,一年就挣到了30余万元,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012年初,杨永把修理店交给了哥哥杨帆管理,在农商行贷款支持下,自己来到望谟县城新开了摩托车销售和摩配批发店。去年他又成立了望谟县永鑫商贸有限公司,销售额达到了1000余万元。
  创业的同时,杨永还不忘热心公益事业。“2014年11月,我和朋友们一起到麻山看望留守儿童,孩子们的生活状况极大地震动了我。”杨永告诉记者,他当时想到了老师帮助自己的点点滴滴,如果不是老师资助,他不可能完成初中学业,也不可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从那以后,杨永踏上公益之路,并带动了身边众多朋友投身到公益事业之中。去年3月,在一起做公益的朋友们的认同和支持下,他当选为望谟县公益组织“大爱之家”协会会长。去年,协会共开展了30余次各类公益活动,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送去关心关爱。
  “作为一名创业青年,下一步我打算回乡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把外出打工的更多年轻人聚集起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更好地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闲不住的杨永已做好了新的人生规划,他会将创业进行到底、将公益进行到底。
【记者手记】
脱贫攻坚,青年大有可为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
  在采访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脱贫攻坚战,主体是青年,主力也是青年。当前,脱贫攻坚吹响冲锋号,黔西南广大青年迅速集结成立“脱贫攻坚青年创业军”,干事创业,激情燃烧。
  黔西南州委书记张政说,要实现同步小康,关键是要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广大的外出务工人员要充分发挥青年创业军的作用,心系故土,情牵桑梓,带领父老乡亲,自立自强,用勤劳的双手建设产业倍增、项目倍增、人才倍增、收入倍增的新农村,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青春如花绚烂,何不当“创客”?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从中央到地方对创业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涉及到了各个方面,创业环境如此之好,相信只要青年用智慧和力量、青春和汗水去创业带富,一定可以成为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和先锋队,真正让家庭、村子快速地发展起来,让村民快速地富裕起来,实现跨越式、翻倍式的发展,最终同心同向同行同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