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影视产业链 打造区域形象片

28.07.2015  20:19

——我省影视界探讨产业发展贵州路径

7月14日,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承办的“当代影视产业发展的贵州路径”研讨会在贵州广播电视台举行,研讨会以“主旨发言和嘉宾互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白芳芹,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姚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新武,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巡视员胡德怀,贵州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贵州广电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肖凯林及贵州影视界导演、作家、各大电影院线人士齐聚贵阳,重点围绕“全国视域下的贵州影视”、“贵州影视创新发展的比较优势”、“贵州影视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及路径”三个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传承经典 塑造贵州影视新形象

胡德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巡视员):贵州影视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50至80年代。《秦娘美》、《蔓萝花》和《苗岭风雷》等戏曲电影占比大,是当时贵州戏曲文艺最繁荣时期。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至上世纪末。电影《毕昇》、《良家妇女》反响很好;《黄齐生与王若飞》、《遵义会议》、《杨虎城将军的最后岁月》、《邓小平在1950》、《周恩来在贵阳》等在中国电视剧三大奖项“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收入颇丰,形成了贵州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高潮。新世纪后的第三阶段,影视文化市场向民营资本开放,贵州影视剧佳作频出,尤其近些年来,《近距离击杀》、《雄关漫道》、《绝地逢生》、《杀出绝地》、《奢香夫人》、《领袖》等作品的问世为贵州影视发展频传捷报。尽管如此,贵州影视产业弱小的现状仍很突出,离影视强省还有很大差距,离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徐静(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关于研究贵州影视发展的比较优势,当代影视产业发展贵州路径有三个关键点,首先就是应该把握时代主题,这个主题是什么?是“中国梦”,具象来说就是国家振兴、人民幸福,我们把握这个时代主题立足历史长河,就能孵化出好的作品。同时,我们应立足贵州大地,找到贵州文化符号,彰显民族和国家的价值。另外就是找准视角和亮点,就是通常说的“好看”。如果锁定这三个关键点,再来看贵州影视创新发展优势,坚守是路径,最终还是需要彰显,在重点的时间节点上进行特色资源的深度挖掘,整合资源,强化精品意识,在市场导向下进行文化题材的开发。

陈彬(贵州广电传媒集团北京经纬星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能比拟的电视剧播出平台。在中国视野下,我们要充分挖掘出体现贵州元素、贵州特色,传递好贵州声音、讲好贵州故事的优势题材。贵州是影视资源的“富矿区”,近两年,北京经纬星影视公司所投拍电视剧与贵州相关的题材194集,占公司生产量的70%。《十送红军》作为中国梦展播的第一部戏在央视一套播出,入选广电总局年度优秀作品。贵州有丰富的长征文化、抗战文化、“三线”文化、当代贵州文化等可做选题,应该抱着敬畏严肃的态度尽量做到精心策划、精心创作、精心制作,建立高原上的文化高峰。

讲好故事 唱响多彩贵州好声音

欧阳黔森(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为贵州写好故事发出贵州声音,是作为一个贵州作家的责任。做好选题做好规划,把故事讲好是贵州省影视发展的重要手段,讲好故事就不怕没有投资和市场,电影《雄关漫道》是浙江的投资,《奢香夫人》是新疆的投资,《绝地逢生》是北京的投资……讲好故事是可以将全国的优秀资源为贵州所用,助推贵州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我们不乏以贵州为主导创作出具有贵州气派、贵州元素的作品,能够在国家重大庆典的时候发出贵州好声音。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贵州在相对优势不突出的前提下,即将播出的《二十四道拐》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敬献影片之一。

肖江虹(贵阳市作家协会负责人):贵州的山水、民族或是红色题材,这些富矿的勘探、开采和销售都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来做这样的事。要把影视做大做强,最终是人才的问题。我们需培养一批带有艺术家的眼光,去描述这片土地、书写这片土地的人才,这特别重要。现在中国一线的编剧们,如邹静之、高满堂、刘恒等,他们首先是很好的作家,他们会带着作家的眼光和温度去看待题材。而现在的一些电影、电视剧是由一些没有人文情怀和底蕴的人做出来的,叙事伦理都是有问题的。电视、电影都是关于人的艺术,只要保持底线才能做出好的作品。

胡庶(贵州卫视频道总导演、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在影视方面,贵州从资金、人才等各方面来讲都不占优势,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找到更好的路径?我认为应该首先要让市场认可。影视作品未来在互联网上应该会有爆炸性的、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出现,也许这正是我们很好的一个契机。从互联网形成品牌再回归院线的这种路径,投资不大可以获得不错的效益,需要一些新锐的人才。宁浩从《疯狂的石头》到《心花路放》能够捧出黄渤这样的50亿影帝,在这样一种路径下用这样的方式来做,我认为还是很有机会的。因为资金有限,所以更加适合做新一轮的竞争,做一些互联网影视方面的尝试。

王静敏(贵州电影电视剧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主任):贵州的优势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丰富,红色资源也是富矿。贵州第一大优势是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影视产业,其二,贵州的影视资源是丰富的。电视剧完全市场化了,想做叫座叫好的电视剧很难。我们也可以依靠外来力量,坚守我们的风格很重要,我们的民族文化、原生态资源需要坚守。第三,贵州影视产业有做大的价值也有很大的空间,现在还不成产业,要积极思考如何形成产业做出优势。

创新驱动 铸就影视文化新高峰

李俊(贵州师范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教授,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从1997年中国电视剧突破万集大关成为电视剧大国,到现在,依然是电视剧大国而不是强国。这样一个环境下贵州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贵州电视剧创作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短暂的繁荣时期,数量质量都处于全国中等偏上层次。现在贵州影视剧的发展,应该集中资金和力量走大制作精品化道路。要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海龙囤文化、亚鲁王谱系都可以拍摄高端纪录片题材;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题材,贵州是红色经典文化区,红色文化可以大书特书;要高度重视多彩民族文化题材,17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题材众多,可以拍摄高端纪录片、电影等;要高度重视微电影创作,这是一个微传播时代,通过网络传播能够产生一种几何级数的传播效果,微投资微周期微制作,效果好。

袁熙伯(北京十月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影走出去,能够获得的认可,很大部分还是民族的片子包括西部电影,这几代大导演获得国际一流电影节大奖的也都是这样的题材。民族电影在题材上很有优势,未来中国电影不仅仅是国内的市场,中国电影走出去让世界能看懂、接受,是中国电影人、文化人所承担的任务。贵州一直在摸索,现在已经进入实战阶段,贵州的民族文化让外人看到了新、奇,也看到了很多的故事。最美的声音、最美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好的电影。贵州不缺少人才,也不缺少好故事、好声音。贵州在元素上的挖掘还不够,空间非常大,可挖掘的内容也非常多,政府应该搭建融资平台,把精品项目和精英团队进行组合,给予扶植,进行市场化的融资。贵州要找到适合影视发展的方式,产业链的形成尤为关键。

陶明喜(贵州籍青年导演、北京盛世华映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商业电影内容为王,重要的一点是市场至上,把商业做极致就是艺术。李安拍摄的电影能拍到全世界都看得懂,既能赚大钱又能拿大奖,我认为这样的才是典范。由我执导的电影《剑河》虽然是小成本没有很多宣传,还能够在影院待上几天,它背后有商业支撑体系;而电影《男人制造》我们就把运作投资主要放在了互联网,在乐淘网首页尝试互动营销,做了很多新的营销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必须要把观众抓住。希望贵州的影视剧作品能够得到院线以及投资人更多的支持,从而聚集人才和资源,推动影视业发展。

张毅(贵州卫视频道副总监):电视剧是中国文化产业和传媒行业尤其是广电业非常权重的版块。贵州台成立卫视频道后,通过对电视剧不断投入打造,卫视的黄金剧场收视在全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益,连续3年在全国排进前10,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在产业格局上加强了内部专业的学习,建立审片流程和制度,加大对影视剧的投入和定制,联合乐视网和上海的克顿传媒,展开了台网联动。对贵州的题材和贵州的制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扶持,符合创作规律,发现贵州的元素和题材,积极地拥抱电视剧这个行业,为贵州电视剧的发展贡献力量。

基础建设 推动影视产业大发展

邓国超(贵州广电传媒集团副总经理、贵州星空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电影发行业的发展从2009年开始进入一个快车道,现已有86家影院,376块银幕。票房方面,今年上半年贵州的电影票房是2.02亿,占全国票房的1.23%。贵州电影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城市影院、县级影院和乡镇影院还有很大开发空间。“互联网+”这种模式对影院营销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有的影院通过电商售票已经达到80%以上。电影产业的充分竞争促进了电影市场的发展,现在已经有全国17家院线入驻贵州,并且开始发展市州县影院。贵州星空院线是贵州省唯一的城市院线,在贵州已建成18家影院,今年将达到40家影院。星空影业欢迎影院市场竞争,影院的竞争促进了影院品质的提升,既提升了观影品质,也提升了服务质量。

胡向阳(贵阳横店影视电影城有限公司总经理):贵州有多彩的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贵州影视产业的基础一点都不少。贵州可以说是红色圣地,如何把“四渡赤水”、“遵义会议”这些故事讲得动听,可以借鉴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红色老故事加入现代元素,比如3D技术以及现代场面,在票房和口碑方面都做得很好,以全新的方式演绎了我们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国产动画片《大圣归来》就是一种老故事新讲法的典型,故事就是孙悟空的故事,用新的方式来演绎,票房增长,观众认可。电影行业真正推动的动力在于观众,县一级城市没有标准化影院,老百姓有这个观影需求,只是没有这个条件。

李俊(贵阳万达电影城有限公司总经理):贵阳万达影城作为万达集团进入贵阳的第一个项目,整个贵州的市场处于正在发展中的状态。现在贵阳市的23家影城是远远不够满足人民需要的。从2013年到现在,像贵阳IMAX影城在全国接近200家影城的院线中也可以排到前50。从贵阳的电影市场来看,有大面积快速增长的契机,2013年整个贵州的票房是2.15个亿,2014年变成3个亿,今年肯定突破4个亿,基本按35%—40%在进行增长。在电影行业内部来说,一个城市的影视文化发展得好不好,其实更多取决于票房。

高山(贵州星名翔影城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星美国际影城2013年进入花果园,是到贵州的第一家店。这两年星美花果园店的票房是全国星美的前四位,8月份还将连续开两家影城,一家安顺店,一家金阳绿地店,已经签约了兴义、瓮安福泉和紫云,集团公司对贵州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