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热线频遭恶意骚扰 只能是无奈吗?

18.04.2016  11:05

据报道,仅仅是2015年一年,吉林省长春市急救中心就接听恶意骚扰电话1.5万次。

恶意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危害显而易见。在120急救专线上,生命的长度按秒来计算。骚扰电话不仅扰动着工作人员紧张的神经,干扰了急救中心的正常工作秩序,也挤占了生命急救的有限资源,甚至剥夺了真正需要急救的人的生存希望。

恶意拨打急救电话,不仅有亏于道德,更是违法行为。事实上,对于报假警等恶意骚扰行为,现行法律是有明确规定和处罚标准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还有可能触犯刑法,惹罪上身。但是,说起被恶意骚扰,急救中心工作人员满满地都是无奈:“除了呼吁,只能是呼吁了。

保障“生命通道”畅通,不只是急救中心一个部门的责任,更不能只有呼吁和无奈。积极作为,首先应该从教育群众学会“呼救”开始。据统计,长春市120急救中心一天接听急救专线大概1000来个,近30%非有效求助呼入。在这些无效呼入中,有误打误撞,属于无心之失的;也有没搞清楚情况,“病急乱投医”帮了倒忙的。可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不仅要宣传120报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更要告诉公众什么情况下应该拨打120报警,拨打120报警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就会大大减少善意的无效呼入。

其次,积极的执法必须跟上。法律既然有明确规定,就必须在查明有人恶意拨打骚扰电话时及时亮出“牙齿”,依法给予相应的治安处罚乃至刑事惩罚。“除了呼吁,只能是呼吁”的无奈,暴露了一些地方在执法上的缺位。据报道,有些人反复拨打120电话报假警,却一直没有受到执法部门的制裁。很多人不是不怕处罚,而是持有“法不责众”“法不责小”的不良心理,而这种心理又容易受到基层执法部门“管不了”“懒得管”的懒政行为刺激,从而一犯再犯,愈演愈烈。

补上执法的短板,必须克服夸大困难的倾向。线索难查、证据难定、执法成本高、人力不足……这些困难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客观存在,但困难再多,也不是放弃执法的借口。不执法,就是对违法的纵容。眼下,电信运营商已经普遍实行了实名制,拨打骚扰电话,越来越容易被锁定。技术条件的提高,有利于执法部门精准打击。结合典型案例开展普法宣传,可以更好地发挥执法“杀一儆百”的威慑效果。

执法,如同持灯照夜路。执法进一步,违法退十分。面对泛滥的不良现象,不能只有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