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 彰显优秀文化名城
境,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俗和民间文化。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焉耆县认真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事业获得长足的发展,文化领域出现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繁荣局面。焉耆县先后荣获巴州农村基层文化先进县、全疆开展百日文化广场活动先进县称号,焉耆县永宁镇曾获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璀璨文化 靓丽花儿
焉耆县群众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艺术浓郁,历届的麦德尔节、诺鲁孜节、春节晚会、花儿艺术节、花儿会,在全县组织的大型文体比赛活动中,各乡镇干部群众都能积极组织参与。
焉耆县花儿艺术团2008年成立以来,创作出回族风情歌舞剧《情满开都河》、《焉耆水韵》,《开都河流韵》,《尕老汉》等一批以回民花儿为题材、具有浓郁回族特色的优秀剧目和舞蹈作品。出版发行了回族花儿歌曲MTV专辑《焉耆花儿》;“红雪莲花儿组合”在疆内外的各类歌唱比赛中脱颖而出,受到了疆内外资深花儿文化研究专家和评委的赞赏和好评。
焉耆县“花儿”先后被列入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碗三行子”、“回民刺绣”、“回民服饰”、“回民婚嫁习俗”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焉耆县不断加大对外文化交流,自2008年起县花儿艺术团受邀参加疆内外各类大型比赛。如:“甘肃全国花儿大奖赛”,“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青海西北五省花儿会”,2009年前往马来西亚沙捞越州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在取得骄人成绩同时,让国外友人对焉耆“花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为了让“花儿”文化家喻户晓,十多年来焉耆县成功举办了七届“花儿”艺术节,三届“花儿”会,在广场开辟 “花儿”一角,目前已经成功举办6年,年演出145场次以上。这些活动让我县“花儿”传承人、“花儿”曲库、传唱方式都有了丰富和发展,为“花儿”传承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和传承“花儿”的好平台。
历史古城 丝路明珠
焉耆县文物众多,民族特点突出,焉耆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成立于1979年12月,全县有文物点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七个星佛寺遗址,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分别为博格达沁古城、日喀则古寺遗址、四十里堡旧城、唐王城、土孜诺克古墓葬。
焉耆县在全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加大对野外文物的保护力度,修建保护围栏,改变了人防有限、物防缺乏、保护管理不到位的局面。大力开展文物保护和挖掘工作,近年来征集文物及民俗物品600余件。2013年陕西考古队对七个星佛寺遗址进行考古,出土了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小佛头在内的近千件文物。更新改造文体大楼,分别设立了古代历史文化和回民俗风俗两个展厅,共展出陶罐、石磨、纺轮、钱币铜镜等文物200余件。通过精心的艺术设计,详实的文字说明,清晰的插图版面,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沙盘模型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辅助展示手段,全面地反映了焉耆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