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业脱困:他救不如自救
原标题:煤炭业脱困:他救不如自救
进入四季度,煤炭行业供过于求的矛盾仍旧突出。国庆长假刚刚结束,国内煤炭市场再次陷入了“厮杀”。受到下游疲软需求的冲击,煤炭企业“四大巨头”(神华、中煤、同煤和伊泰)销售情况不佳,同煤和中煤在节前率先下调价格,原本想挺价的神华被迫加入了价格战。
煤炭业与钢铁、水泥业一样,存在着产能严重过剩问题。从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这个过剩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再加上,2009年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使得一些本来产能就过剩的行业,产能一下子又扩大不少。而如今面对中国经济的转型,需求的大幅下降,煤炭行业的恶性竞争开始,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尖锐。
有专家担心,大型煤企业进行了激烈的价格战之后,预计其他中小煤企也将跟进降价,国内煤炭市场将陷入“中小矿价格比大矿低——大矿降价抢市场——中小矿又再将价格降到大矿的价格之下”的恶性循环之中。
为了使煤炭业摆脱困境,国家发改委运行局10月9日主持召开煤炭行业脱困第40次联席会议。会议指出,目前已进入四季度,也是各地深入落实煤炭行业脱困措施的关键阶段,为缓解煤炭供大于求矛盾、遏制煤价继续下滑势头,督促重点产煤省区落实国务院煤炭行业脱困决策部署和“四个严格治理”相关措施,深入了解企业实际困难,研究完善有关措施。
面对煤炭业的极度萧条,政府和煤炭企业采用了挽救措施:一方面,通过“煤电互保”、“限制进口”。遏制进口煤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国煤炭市场的步伐。另一方面,我国煤炭企业大打价格战,意图给自己留出更多的市场份额。
不过,这些办法自一露脸立刻遭到专家们的反对,认为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扰乱了煤炭市场秩序。现在看来,无论是政府救市,还是煤炭企业大打价格战,都是“治标不治本”之策,煤炭行业要想得到救赎,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一方面煤炭行业应该步入去产能化过程,就是实质意义上的兼并重组,实力强的煤矿吞并弱的煤矿。另一方面,煤炭企业应开展多元化经营,把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这是维持企业稳定的一种策略。因为煤炭企业是上游企业,对煤价波动很敏感,如果产业链延伸到中游或下游区域,抗风险能力相对来说会增强一些。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很多行业的问题其实都是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所以冬天来了,春天并不会马上来,光是苦等春天来临,还不如进行转型。对于像山西这样的政府来说,如何摆脱经济对煤炭的依赖已尤为重要,而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如何转型活到春天的到来,这是关乎生存的大问题。危机的确无奈,但也充满契机。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