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税改革在即 山西斩断向煤要钱的手难
原标题:煤炭资源税改革在即 山西斩断向煤要钱的手难
“塌方式”的官场震荡之后,山西面临着“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绝风清”的艰巨任务。与此同时,煤炭资源税改革的启动也是这个煤炭资源大省必须面对的课题。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做好清费工作的基础上,煤炭资源税从12月1日起,正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煤炭资源税税率幅度为2%~10%,具体适用税率由省级财税部门制定。
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资源税改革将对这个传统能源基地产生怎样的影响?尤其在当下煤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山西将确定怎样的税率,在激发煤企活力的同时稳住财税收入?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斩断向煤炭要钱的手谈何容易
在研究、讨论、博弈多年后,煤炭资源税改革终于落地。有分析人士称,煤炭价格持续低位徘徊的市场背景,是推行煤炭资源税改革的大好时机。不少舆论也报以诸多期待,认为此项改革将“有利于煤炭企业提高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有利于节能减排”。
如何把好事办好?结合“税率由省级财税部门制定”的规定,煤炭资源税改革考量着山西地方主政部门的决心和智慧。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是市场中最敏感的单元。“要说对我们企业的影响,一是要看省政府的税率定多少,二是要看五花八门的收费能不能真正清理掉。”山西吕梁一家煤企负责人在谈到煤炭资源税改革时表示。
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的多位煤炭企业负责人都表达了类似看法,心怀期待又难言乐观,观望和猜测是他们共同的心理。
企业主的忧虑首先源于捆绑在煤炭上的各种收费能否彻底清除。有资料显示,煤炭企业平均税费负担水平在35%左右,其中税收负担21.03%,是全国工业行业平均税负水平的2~3倍。
在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山西,向煤炭伸手要钱,几乎是很多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惯性思维。在当前煤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做好清费工作,就对煤炭企业从价征收煤炭资源税,将会使企业不堪重负。
同煤集团的一位人士透露,目前,资源税3.2元/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平均17元/吨,采矿排水水资源费3元/吨,矿产资源补偿费1.81元/吨,排污费0.53元/吨,林业基金0.05元/吨,上述合计25.59元/吨。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10月16日召开的煤炭资源税费改革工作会上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此次改革不能增加煤炭企业总体负担。
煤炭资源税改革第一步是清理涉煤收费。
俗话说“靠山吃山”,对于诸多缺乏区位优势且土壤贫瘠的山西县市来说,煤炭就是“上帝的馈赠”,涉煤收费是很多市县的收入来源和承办大型活动的“钱袋子”。如今煤市不景气,非煤产业也增长乏力,要斩断向煤炭要钱的手谈何容易?
面对煤市长期不景气的困局,从去年起山西接连出手清理不规范的煤炭收费:2013年8月1日,停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两项煤炭基金,减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务费;今年7月1日起,取消煤炭稽查管理费,同时降低服务费和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收费标准。
但上述做法更像是在煤企陷入困顿时,政府为避免竭泽而渔采取的权宜之计,上述政策只是以行政通知的形式下达,通知上写的是“暂停征收”。
一位接近山西煤改决策层的人士坦承,清理市县政府、各部门涉煤收费情况比较复杂、难度和阻力很大,进程缓慢,而且后期很可能会出现反弹。
但随着煤炭资源税改革日期的临近,山西加速推进清理涉煤收费。9月中旬5位山西省委常委和副省长带队,到各地市进行涉煤收费清理督导。山西省有关领导表示,要充分认识做好涉煤收费清理规范工作的重要性,对那些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
省长李小鹏强调,当前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煤炭清费改革,既为煤炭工业轻税薄赋、轻装上阵创造条件,又为煤炭资源税改革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税率跷跷板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对煤炭从量计征资源税。具体到山西,1984年起征收煤炭资源税,地方煤矿定额为1.6元/吨。2004年7月1日,山西煤炭资源税调整为3.2元/吨,焦煤税为8元/吨。
按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要求,煤炭资源税改为从价计征后,煤炭资源税税率幅度为2%~10%。煤炭资源税的税率一头牵动着企业的负重,一头影响着地税收入,就像是一个置于市场中的跷跷板,微妙却影响重大,尤其是在当今煤市持续不景气的背景下,如何在保证财税收入的同时帮助煤企脱困,税率的确定是关键。
晋中市财政局在2010年以从价计征方式,按税率为5%,对辖区内的42座煤矿进行了一项调查。测算结果显示:税收贡献率由从量计征的17.54%增加到22.51%,利润率由25.16%下降到了20.19%,调整幅度较小,且利润水平仍高于其他行业,但资源税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由0.86%提高到5%,绝对额增加50817.28万元,每吨资源税税额由4.46元提高到26.11元,资源税占税金的比例由4.87%提高到了22.21%。
该调查的结论是,税率5%时,“其效果是明显的且对企业利润影响不大”。
但当时煤价高企,如今煤市深陷困局,也就是说,测算的前提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山西省煤炭厅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山西全省煤炭工业经济利润仅8.04亿元,全省煤炭企业吨煤平均利润5.72元。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山西煤炭综合售价平均为401元/吨,而在2011年则为656元/吨,导致煤炭企业利润严重缩水。
目前山西每吨煤从量资源税是3.2元,改从价计征方式后,如果按每吨煤炭320元计算,即便按照最低2%的资源税率也需要上交6.4元。这也意味着,资源税的税收将大幅增加。
以同煤集团为例,按2013年吨煤平均坑口价298元测算,如果从量计征,需缴税3.2元/吨;如果从价计征,按2%~10%的税率计算,则为5.96元/吨~29.8元/吨。
单纯从税收上看,从量到从价的改变,对企业可能增加的吨煤税负影响不算太大,企业负担能否真正减轻,关键在于各种涉煤收费的清理。
山西省政府今年6月出台的《涉煤收费清理规范工作方案》显示,山西省当前涉煤收费达四大类27项。山西省财政厅初步测算,通过清理规范,2014年至少可减轻煤炭企业负担60.87亿元,吨煤减负6.5元;2015年再取消两项收费后,可至少再减轻煤炭企业负担74.64亿元,吨煤再减负7.8元。两步改革全部到位后,吨煤减负量至少可达14.3元,每年至少可减轻企业负担135.51亿元。
对煤企来说,不管是税还是费,都需要出钱,但这两者有着质的不同,税很规范,而费的随意性很大,省、市、县都有一些自行设置的收费名目。
山西将交出怎样的答卷
来自山西省权威部门的数字显示,60多年来,山西累计产煤130亿吨,外调近100亿吨,供应全国28个省区市,总产量和外输量分别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和80%。
但与此同时,山西省也在承受煤炭开采的诸多后果。地下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土地植被及耕地被破坏,采煤区群众的生存条件恶化。近年来,媒体屡屡曝光山西采煤区沉陷,环境污染等问题。山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也对采煤造成的生态问题深感痛心,并下决心进行整治。
据权威部门测算,每开采一吨煤可造成环境损失成本72.32元。2007年国务院特批山西设立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解决因采煤引起的社会问题。
晋中市财政局201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年企业每开采一吨煤,资源税上缴4.46元,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上缴28.58元,按规定,其中50%即14.29元用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水资源补偿费1.99元,矿产资源补偿费8.49元,税费合计用于环境补偿的收入为29.23元,远远低于开采一吨煤所造成的72.32元的环境损失成本。
但10月10日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清理涉及煤炭原油天然气收费基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规定,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属于自12月1日起明确取消的范围。
面对由煤炭开采带来的环境欠账,山西原本就有些有心无力。如今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将被取消,山西就不得不在煤炭资源税税率上,对环境治理的成本有所考量。
此次改革规定,煤炭资源税具体适用税率由省级财税部门在2%~10%幅度内,根据本地区清理收费基金、企业承受能力、煤炭资源条件等因素提出建议,报省级人民政府拟定。省级人民政府需将拟定的适用税率在公布前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审批。
那么山西的税率将是多少?这一点备受社会关注。
数据显示,2013年山西的原煤产量96256.9万吨,原煤综合售价按400元/吨计算,销售额为3850.276亿元,当年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预算收入为190亿元,大约占到了2013年山西财政收入的0.15%。如果下一步停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为弥补这一部分的财政收入,资源税的税率至少应为5%。
山西省财政厅2013年测算,在全面取缔涉煤收费,包括取消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前提下,要保证地方现有收益,以煤炭平均售价465元/吨计算,资源税率可定为7.4%。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由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白秀平牵头,煤炭厅、发改委、安监局多名副巡视员组成的煤炭改革小组已就山西煤改拿出了一份草案,其中就涉及山西煤炭资源税税率的确定。但面对媒体,小组成员皆三缄其口。
山西省省长李小鹏近期在第五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上表示,借助煤炭资源税改革的契机,山西将推进煤炭销售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政企不分、价格不顺、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尽快形成信息化、标准化的现代交易方式;推进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公开公平有序的矿业权市场。
今年以来,山西多位省级领导被调查。风暴过后,山西正以理顺煤炭市场为契机,从机制上消除消除权力寻租、滋生腐败的土壤和空间。
“理规范涉煤收费是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缓解煤炭生产经营困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体现。”新到任的山西省委副书记楼阳生在带队督查时说。
本报太原10月29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