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毕节市纳雍县煤电化一体化产业基地总体规划的批复

07.09.2015  12:38

毕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你委《关于请求对纳雍县煤电化一体化产业基地总体规划审查批复的报告》(毕市发改产业〔2015〕288号)及有关资料收悉。为充分发挥纳雍县煤炭资源富集,水资源丰富,煤水资源呈正向分布的资源组合优势,促使毕节传统能源产业供给和消费革命迈出坚实一步,加快试验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进程,结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有关“贵州在2020年建成全国重要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以及国务院办公厅《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国办函〔2013〕35号)文件关于“毕节试验区要在2020年建成西南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的战略定位和总要求,经我委组织有关专家评估论证,现就纳雍县煤电化一体化产业基地总体规划批复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为推进区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快纳雍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同意以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原则建设纳雍县煤电化一体化产业基地。基地实施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统领,坚持产业发展与总量控制、提效减排相结合,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以煤炭资源深度高效开发利用为主线,紧紧围绕同步小康总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着力实现三大效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区域和功能

基地选址位于毕节市纳雍县沙包乡和寨乐乡交界处,由东向西分为A、B、C三个区块,规划面积21.54平方公里。其中A区块东起十经路、西至七经路、北自东一纬路、南至东六纬路,占地约676.7公顷,重点建设中期200万吨/年煤制油、300万吨/年水泥和远期300万吨/年水泥等项目;B区块东起七经路、西至四经路、五经路、北自东一纬路、南至六纬路,占地约954.8公顷,重点建设启动期200万吨/年煤制油、中期30万吨乙二醇等项目及货运铁路站场等;C区块北起一纬路、南至四六纬路、四纬路、西自一经路、东至四经路、五经路,占地约522.9公顷,重点建设微藻养殖制取生物肥料项目及行政办公、仓储物流等设施。

        三、发展重点

根据一次性规划,分期分步实施的原则,基地分三期建设,预计总投资713.4亿元。其中启动期(2015—2020年)重点建设2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及配套设施,仓储物流区、渣场,预计总投资318.4亿元;中期(2020—2025年)重点建设2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3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300万吨/年水泥、0.16万吨/年微藻养殖制取生物肥料,预计总投资376.7亿元;远期(2025—2030年)重点建设深加工甲烷制LNG项目(2.2亿Nm3/年)、300万吨/年水泥、1.15万吨/年微藻养殖制取生物肥料投产、废渣综合利用等,预计总投资18.3亿元。

四、环保安全和资源利用

进入煤电化一体化产业基地的拟建项目均需经过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并获得有关部门批准,确保各项环保指标完全满足环保要求方可实施。

基地规划实施必须紧紧围绕生态效益最大化、循环程度最大化、排放最小化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煤制清洁燃料为基础的上、中、下游相互关联循环产业链的建设,实现煤炭资源高效综合利用,达到废弃物固体资源化、废液排放减量化、废弃放空无害化。

五、区域维稳和社区建设

要认真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风险化解工作。广泛开展民意征集,保障民众知情权。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回应民众合理关切。规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评估结论必须得到维稳部门的确认。建立从项目规划、建设到运行全过程的风险防控机制,形成早预见、早发现、早处置的风险化解机制,建立并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依托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区域城镇化发展。根据基地建设实际,制定并实施好基地范围内常住居民的搬迁安置、培训、再就业方案,妥善处理搬迁安置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严禁建设针对非关联居民的房地产项目,提高社区民众与基地的产业关联度。强化基地内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加大责任关怀力度,提高民众对产业的认知能力,培育理性思维,促进产业基地与居民社区和谐相处。

六、规划实施

你委应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和协调监督,严格按照规划开展产业项目和公用设施的布局建设、运营监管,有序推进基地相关工作,有效保证规划效力。认真做好与环保、国土、水利、住建、林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帮助业主抓紧办理相关手续。基地规划若需重大调增,请及时提出申请,以便适时调整。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5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