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带来保障新变化

24.02.2015  06:14

原标题:物联网:带来保障新变化

引 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军事后勤保障能力将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依托物联网技术发展军事后勤,将对后勤建设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陆军第1集团军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保障能力,到底带来哪些新变化?2月上旬,记者走进该集团军,一探究竟。

面对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物资器材,保管员如何做到“大海捞针一捞准”──

办理“身份证”,存量资产智能管控

元旦刚过,该集团军某旅即将开赴某陌生地域打响新年训练第一仗,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展开。

让人意外的是,本应忙得不可开交的仓库保管员于森亮却不慌不忙,显得胸有成竹。

20支应急灯、10面指挥旗、5桶防冻液……”二营战士前来请领开训物资。

别着急,一项项来,先找应急灯!”只见于森亮操纵手机样式的遥控器,不远处货架上一个货箱闪着红光并发出“嘀嘀”声。“一小箱刚好20支,搬走吧!

前后不到20分钟,于森亮就将二营请领的11类405件物品发放完毕。他感慨地对记者说,以前发放这么多物资至少需要三四个人用数小时才能干完,现在有了物联网做支撑,效率成倍提高。

这话题要从几年前说起。2012年,该旅引入物联网技术,借鉴人口户籍管理做法,对资产进行归类整理,组织研发了“资产条形码管理系统”,逐个逐件建立“电子身份信息”,制成标签粘在实物表面,并运用无线射频扫描设备,实现资产数据一查就清、信息一点就知、盘点一扫就准。

这个仓库存放了300多类5万余件各类物资,有了物联网支撑的手持机,调取物资器材真正能做到‘大海捞针一捞准’,需要哪根捞哪根!”仓库保管员徐亮晃了晃手中的遥控器自豪地说,由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对话”,保障物资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多元融合、实时处理和高度共享,从而让后勤保障情况变得透明、易于掌控。

正说着,一辆运输车准备驶离。“别急,漏了两个北斗机箱!”现场组织装载的作训参谋樊东华拿着手持机,点击按键后,车上装载的物资名称、数量等一目了然。樊参谋介绍说,过去检查物资装载要爬进车厢,耗时又费力,现在用手持机激活“电子标签”,可在数十米距离范围内读取物品信息。

过去参加军事演练,记者时常看到官兵们为寻找一件物品,将整车物资卸下,逐一翻看。如今,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

左邻”资产闲置,“右舍”却在批量采购,如何破解保障信息不畅带来的浪费──

开通“淘宝网”,让闲置资产活起来

去年9月,该集团军某团赴皖东驻训,缺50顶班用帐篷。

眼看离驻训时间越来越近,帐篷还没有下发,三连连长陈亮明有些沉不住气了,直接找到团保障处助理员徐超询问情况。

别急,我马上到‘淘宝网’淘去。”只见徐助理员登录集团军资产调剂网,输入申请调剂班用帐篷50顶和驻训地等关键词。

不到30秒,系统就自动搜索出有3个单位可满足调剂要求。经过分析后,由师保障部协调某团就近调剂。

徐助理员告诉记者,过去各单位如果缺少物资主要依靠向上级申领或自己购置,现在可在集团军范围内跨单位跨部门统筹调剂,有效避免了重复购置,节省了经费开支。

去年初,集团军在军事综合信息网上设立了资产调剂“淘宝网”,所属20多个建制团以上单位都建立了网上资产调剂库,已有8400多件、价值数千万元的通用资产被摆上货架,接受“淘宝”。

该集团军引导官兵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调剂先于构建、盘活优于更新”的资产管理理念,打破界限、分管共用,各类资产在本单位范围内实行功能共享、整合利用、调剂使用。各部门大项工作、专项任务和日常管理中,采用事业部门申请调剂、财务部门牵头协调、供需双方办理手续,使存量资产活起来,充分发挥闲置资产使用效益。

某团宣传股打印机损坏,已无修复价值。股长陈黄上网一查,该团调剂库内有一台半新打印机。经协调,调剂给宣传股使用,为股里省下经费近千元。

该集团军领导说:“搭建资产网上调剂平台,通用资产流转共享,能够最大限度盘活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

前方战场物资消耗,后方基地无法实时获得准确数据,如何穿透“需求迷雾”——

安装“电子眼”,立体监控资产动态

去年深秋时节,一场实兵对抗骤然打响,该集团军某旅与老对手、“蓝军”某机步旅狭路相逢。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战斗一开始,两边都铆足了劲要把对方打下去。炮声隆隆,火光四起,弹药消耗很快。这一切,被安装在该旅装备上的自动识别装置,实时传回“中军帐”。指挥部内,保障部部长汪靖龙不停地汇总数据,随时调遣保障分队,“适时、适地、适量”地将弹药送到战斗一线。

得到精准弹药保障的该旅,抓住对手弹药“青黄不接”的空当,最终以火力优势取胜。

该旅领导说:“物联网确保在准确地点、时间,向作战部队提供数量适当的装备补给,缩短后装保障‘观察—定位—决策—行动’周期,从而提高物资请领、运输、接收、储存和配置等供应链全过程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有效避免了后装保障活动的混乱和盲目。

该集团军通过安装使用自动识别装置,对后装物资运行过程进行记录,以“信息流”全程跟踪“资产流”。这样一来,就好比在物资上安装“电子眼”,能够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控、实时动态管理。

记者了解到,平时,“电子眼”监督物资进出和存量情况,对单位资产配置不符合规定标准,资产购置未纳入预算安排、资产闲置率高出设定范围、资产报废未达使用年限等情况自动发出预警信息,实现资产管理实时“”;战时,“电子眼”实时将武器装备状态传回指挥部,指挥部经由数据库自动计算出保障方案,然后根据“电子眼”定位实施跟随保障,确保保障态势准确感知、物资保障精确配送、指挥控制高效精准。

寒冬,一场联合演习拉开战幕。导演部给该集团军频出难题:在跨越三省四地的战线上,同时对陆航、电子对抗、装甲战车等诸多兵种进行保障。

这一次,“电子眼”再次发威,不仅实时传回部队补给情况,还将资产动向呈现在保障态势图上。指挥员根据态势情况,快速部署保障兵力,准确找到最短路径,实现了同步、高效、精准保障。

上图:该集团军利用物联网对资产进行精准定位。郭维虎 摄

相关链接

物联网是将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联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技术。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当前,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已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劲驱动力,并正在引发一场划时代的军事技术革命和作战方式变革,推动军队后勤建设和保障方式发生新的重大变化。

(来源: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