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种养奔小康
特色种养奔小康
——织金县猫场镇蝗太吉种养殖科技示范园走笔
一垄垄嫩绿色的青草飘着清香,一个个白色的塑料大棚如刚出笼的馒头整齐排列着,满面笑容的工人忙碌地穿行其间。
“我在外打工十多年了,2013年回到村里,看到许多年轻人像我一样远离家乡打工,成片肥沃的土地荒芜着,让人痛心;在家里的,却又做着传统的农业,效益极其低下。同时,我也看到政府的惠农政策与农村的创业发展空间。”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蝗太吉种养殖科技示范园的负责人、丫口村村支书陶守贵打开了话匣子,津津有味地说道。
“我以前任过丫口田村村支书,深深了解农民的情况。今年1月参加了“两推”,重新当选村支书。当选之日,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转变思维方式,找出路,调结构,实现农业传统路子的嬗变,增加村民收入,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陶守贵说。
陶守贵读中专时学的是畜牧农林专业的,其后经过多次进修,1993年在武汉农学院学习,根据自己的所学,依托本地土地资源、环境优势,成立了蝗太吉种养殖科技示范园,走循环种养现代高效农业的新路子。
据了解,示范园是今年的元月份才建立起来的,现有大棚80个,全用来养殖蝗虫,现在都可以出售商品蝗虫了,每公斤市场价80元。1个大棚可产出50公斤商品蝗虫,1个大棚这一季可以得到4000元,除掉1000元的种子钱、人工费、饲料费、无形和有形消耗,1个大棚可获利1500元,80个大棚就是120万元,而1年可养3至4季,这个效益传统农业根本无法比。看着大棚里的蝗虫噼噼啪啪地欢快跳跃着,陶守贵满怀喜悦地告诉笔者。
“现在蝗虫养殖成功了,我准备再建600个大棚,扩大养殖规模,建立工厂将商品蝗虫进行深加工,直接进入超市和专卖店。下一步我想养200头野猪、100只黑山羊、20头肉牛。”陶守贵继续告诉笔者。
“我将蝗虫褪下的皮、粪便、吃剩的青草、深加工剩下的下脚料去喂养野猪、黑山羊、肉牛,用野猪、黑山羊、肉牛的粪便去种植青草,再用青草喂养蝗虫,整个种养环节是一个有机的循环链,既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又节约种养成本。”
蝗太吉合示范园遵循自然规律,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每一个循环链里的“宝藏”,走高效农业、循环经济之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树立起一个优化农业转型的典范,开创了织金农村经济告别了传统单纯的种植业的先河。
“我一定会将我的示范园做大做强,争取有自己的品牌,我成功了,富起来了,才会增强家乡的父老乡亲嬗变农路、创新路的信心。那时我将吸引更多的农户进来,带领大家奔小康。”陶守贵满怀信心地告诉笔者。
现在,蝗太吉合示范基地带动了100多人就业,每天平均15人在基地上工作,有固定工人和零工之分。其中固定工人根据劳动的强度和对工作的熟练程度每月支付1500至2000元保底工资,然后再根据效益给出奖金;零工按天数算,1天支付70元工资。
“以前,打工要去很远的地方,现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活路又不重,既可以照看家里,还可以学到种养技术。”固定工人石朝刚告诉笔者。
“一有空我就来示范园帮忙割青或干点什么的,一个月下来,可以赚到200左右块钱。”48岁的零工陶守云笑眯眯地对笔者说。
“目前,我想最想做的事就是先帮扶和带动一批农户参与种养,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垫付建大棚、草种、蝗虫种子、圈舍的资金,签订保证回收他们的产品,到时再扣除垫付的资金,解除种养户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地种养,快速地致富。”陶守贵向笔者说出自己想法。
今年,陶守贵投资2000万元,主要完成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做好蝗虫的防疫检疫、蝗虫养殖的推广、蝗虫产品的推销以及食品加工厂(含禽、畜屠宰场)的设计规划;进行蝗虫粪便当粗饲料养殖野猪、特种乌骨鸡的养殖实验;完成1000亩小红缨高粱的播种,预计秋收高粱产量达到120万斤;把“蝗虫食品进超市”纳为销售工作的核心任务,做好蝗虫产品的销售;完成全村通组路及龙昌坝示范养殖基地到牛坡林场的生态旅游便道的建设及引子渡库区四个村民组约500亩的四季生态旅游果园建设等工作。
2015至2016年,准备投资4000万元,争取全镇实现600个(约600亩)左右蝗虫养殖大棚的养殖推广及无公害有机养殖链的养殖推广;加大对食品加工厂的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把好食品生产关,实现蝗虫、野猪、特种乌骨鸡特色食品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扩大销售渠道,把全国销售列为销售工作的核心任务,做好蝗虫、野猪、特种乌骨鸡特色食品的销售工作及蝗虫、野猪、特种乌骨鸡特色食品上农交会展出;完成牛坡林场约800亩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小红缨高粱种植辐射到邻村,预计带动农户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建设特色农家乐及特色农产品展销基地,打造生态旅游、特色种养殖、观光农业、无公害有机食品加工厂一体化的旅游示范园等工作,到时年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000万元,解决5000人就业。(张云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