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园里来了个养猪场

08.09.2015  00:44

养猪场主刘卫查看干粪池的情况

9月1日上午10点,走进修文县谷堡乡上硐村四组,满眼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的果树上,饱满的猕猴桃悬挂枝头,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47岁的刘卫早早起了床,去养猪场查看猪仔的情况。

这已经是刘卫今年喂养的第二批猪了,在猪场,工人们每天都会对猪粪进行干湿分离处理,早晚各一次。很多人看来臭烘烘、难处理的猪粪,在刘卫眼中却成了“香饽饽”,而这都得益于修文县推进的“种养结合”策略,实现了畜禽养殖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从远处看,刘卫的猪场位于山坡脚,猪场三面环山,山坡上种满了猕猴桃树。走近猪场,“家庭农场”四个大字映入眼帘。这个猪场分两组,面积700平方米,养了400头猪。在圈舍旁,建有一个100立方米的干粪池,粪池里面堆满了用袋子装好的干粪;干粪池下面是一个100立方米的湿粪池,猪场产生的湿粪通过管道流到积粪池,经过1个月的堆积发酵后,这些肥料就会被运往果园。

在山坡果园的高处,可以看到一些修建好的积粪池,刘卫介绍,圈舍的湿粪池满后,就会通过水泵将湿粪抽上去,储存起来用于灌溉。

去年年初,刘卫承包下了猕猴桃果园。听说乡里对家庭农场有政策扶持,在种植猕猴桃的地方鼓励农户养猪,每组支持6万元,刘卫赶紧报了名。“不仅有政策补贴,还省下了肥料钱。”刘卫笑着说。

刘卫自己也算了一笔账:150多亩猕猴桃,一年需要肥料200吨左右;养猪一年农家肥的产量有100吨,每年肥料钱能省下十来万元;养猪一年又能有十来万元的收益,而且风险小,何乐而不为?

原来,为了鼓励种养结合,修文县在推进过程中,采取了“公司+农户”的家庭农场模式。鑫之源养殖公司总经理张兴强说,对于养殖场的选址,采取“农户自愿申请,乡镇、农业局把关”的方式进行,选址的地方必须是果蔬基地,还要求实现粪污零排放,并由公司统一提供猪苗、药品、技术、防疫支持,定价回收生猪,降低农民的市场风险,“农户的积极性很高,前一群生猪刚出栏,连夜就冲洗猪圈、消毒,申请补栏。

修文县农业局畜牧站站长杨敏告诉记者,像刘卫一样的家庭农场在修文县还有很多。“十二五”期间,修文县计划建设188个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家庭农场,全部采用种养结合的方式,目前已经建成118个。为了支持家庭农场发展,一个300平方米的养猪家庭农场每年有6万元补助。

对于大型养殖场而言,环保设施的成本非常高。发展家庭农场,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能很好地缓解粪污处理的压力,还能促进农户增收和猕猴桃品质提升。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展到20万头生猪的规模。”杨敏说。

事实上,一直以来,贵阳市始终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全力推进全市畜牧业向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市农委总畜牧师李宏清介绍,为推进禽粪污综合利用,贵阳大力推广“养殖——沼气——果树(蔬菜、花卉)——休闲观光农业”等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在全市小规模养殖农户中推行集粪池堆积发酵还田和粪水分级沉淀处理,扶持修建积粪池、沉淀池,降低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实现种、养结合。

同时,在开阳、花溪等5个区(市、县)建设年加工有机肥1万吨以上的有机复合肥厂5个,实现粪污循环再生利用;利用蚯蚓养殖生物处理畜禽粪便技术,解决奶牛牛粪污染问题,已在花溪、乌当建成蚯蚓生物肥料厂3个,年处理消化牛粪1.2万吨;推进沼液还田技术,已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45个,容积40000立方米,户用沼气池22万口,容积176万立方米,年处理粪污100余万吨。“目前,‘十二五’目标任务中107家畜禽粪污减排重点养殖场年产出粪污34万吨,由沼气池处理和有机肥加工处理的粪污已占总量的80%,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在80%以上。”李宏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