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自治县:城乡跨越发展 群众安居乐业

10.11.2014  17:34

  玉屏侗族自治县建县三十年来,社会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经济基础夯实、民族关系和谐、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盘活了地方经济,推动农村实现大发展,就业创业环境也得到极大的改善。

   城乡路网建设盘活产业发展

  玉屏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部,与湖南省西部接壤,是中南地区进入西南地区的咽喉,素有“黔东门户”、“黔楚襟喉”之称。320国道、玉凯高速、上瑞高速、湘黔铁路等穿城而过,形成了以铁路、国道、高速公路为道路骨架,县乡道路相互连接的交通网络。

  玉屏县交通局长夏春泉说,三十年来玉屏县的公路里程大幅度的提升。据介绍,1988年,全县的城区公路有28公里,乡村公路只有5公里;现在城区的公路已经增加到56公里,乡村公里里程达91公里。特别是近10年来,全县82个村庄只有2个没有硬化,明年底即可全面实现“村村通”。

  谈到交通网络给人们出行带来的便利时,夏春泉感慨说:“我老家在玉屏农村,80年代末我在贵阳读书,每次回家都需要十一二个小时,下了火车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有时候抹黑回家,我不得不用稻草火把照明。现在贵阳到玉屏的火车和高速只需要4个小时。”

  夏春泉说,交通的四通八达打通了城市发展的经脉,带动了玉屏各项产业的发展。2013年玉屏的地方生产总值为45.98亿元,一、二、三产业的同比增长率达到7%、18%、15%;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合同91个,开工建设87个,签约资金137.13亿元;民营企业注册数分别达到4851户和543户;扶持微企260户、小老板56户。

  目前,玉屏乡村的通组路达到800公里,客运线路覆盖面达到91.2%,通户路覆盖面达50%,农村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去年全县新增油茶2.5万亩、中药材5.8万亩、蔬果5.94万亩、创建市、县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9个,新发展养殖大户47户。

  位于朱家场镇的油茶产业示范园区是玉屏县重点打造的农业示范园区和旅游景区。农牧科技局副局长黄俊芳说:“园区基础设施完善以后,园区内油茶、蔬菜、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10645元,今年上半年在铜仁市25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考评中排位第一。”

   衣食住行折射脱贫致富

  群山环抱,清澈的丙溪河穿村而过,一座座白墙黛瓦的楼房整齐有序,绿油油蔬菜园连片成块……新店乡老寨村位于玉屏县城西南部,距离县城8公里,村庄环境清洁,民风淳朴,斗画眉、唱山歌、斗牛等侗族文化活动丰富,目前正在打造县城的“后花园”。

  穿衣,不买地摊货,要去品牌服装店。“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有三年;大哥穿了二哥穿,二哥穿完给三姐,谁穿烂了谁挨打。”46岁的村民吴先凤说,以前都是一套衣服好几个兄弟姐妹穿,“我身上的衣服是在外地旅游是买的,听说劣质产品对健康有害,现在都不买地摊货了,我们更信赖品牌服装。”

  饮食,家家都有自来水,不爱吃肉爱蔬菜。老寨村副主任杨毅说,村里的饮食变迁走了一个“圈”,“小时候我们只能吃红薯和蔬菜,想吃小麦、稻谷、肉禽吃不到,现在我们又开始到处找红薯和蔬菜吃。”以前村庄饮水要要小溪挑水,现在修了水库,实现了集中供水。

  住房,木头房子成景点,二层楼房成“标配”。谈起房子的变化,84岁的高尤贵感慨万千,“以前家里是木头房子,只有72个平方,一家人都挤在里面。现在三个儿子每人都有一栋300平的二层楼房,二儿子孩子城里买了门面房,经常不回家,我一个人住在他的楼房里,村子里的木头房子正在被打造成景点。”

  出行,三成家庭有汽车,每户都有摩托车。高尤贵说“以前去湖南凉伞镇赶集,半夜鸡叫第一遍就要启程,路上要花4个多小时。”杨毅说,现在不同了,村子里300多户中有100多户都有汽车,摩托车是每户都有,一个小时内可以到达周边乡镇。

  如今,老寨村的人均收入达到7717元,成为贵州小康建设示范村。去年,玉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67元,减少贫困人口7083人,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0000人,完成扶贫生态移民1200人,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45个,完成总投资2874万元。

   就业创业巩固民生之本

  “玉屏外出打工的人工资一般都很高,因为他们都吃的是‘技术饭’。”玉屏县就业局局长鲁光慧说。玉屏针对就业创业人员的需求,实行技能和管理培训,鲁光慧说:“培训内容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操,目前已经培训了6000多人次,以后将争取每人每年都可以得到一次培训。”

  姚茂勋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他以前在浙江一家防盗门锁厂里打工时不慎失去了一根手指,被认定为四级残疾。他说:“刚开始我准备开一家服装店,就业局指导人员告诉我服装店市场竞争激烈,建议我开一家餐馆,对我和我爱人杨桃进行了专业培训,还给我们提供了8万元的无息贷款。”

  在就业局的引导和帮助下,姚茂勋的餐馆效益越来越好。他说,以前他们夫妻二人在外打工,除去房租、生活费、月供还贷之外,每年都存不到钱,“现在餐馆的生意越来越好,去年挣了3万多。”

  与姚茂勋不同,36岁的杨俊是在农村创业的返乡农民工。他在老寨村开了一家农家乐,并承包了200亩有机蔬菜园。他告诉笔者,政府在他创业的过程中提供了很多帮助,除给他培训企业管理课程以外,还作担保为他提供了120万元的贷款。

  杨俊说:“农家乐从今年5月份开始营业,每月的营业额都在35至40万之间,现在准备在发展300亩的观光蔬菜园。”在个人致富的同时,他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就近择业。目前农家乐有28名服务员,蔬菜大棚长期打工人员有70多人。

  据统计,目前玉屏返乡创业人员达2000多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13%,去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376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01人,有效地扩大了就业,保证了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