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王岗村探访记--青山新绿拂面来

15.12.2017  18:03

  图为王岗村一角。 韩德贵 摄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王岗村,距贵阳市区30多公里,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寨,村民95%以上是布依族。这里依山傍水、古树成林、民风淳朴,是贵阳市2017年度最美村庄。

    11月15日,一批台湾客人在村里流连了两天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比起这里的好山好水,村里关于生态环保的一些规矩更令我印象深刻。”游客许则欢说。

    “布依族是个特别爱干净的民族,他们对待环境保护就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安华说,王岗美丽的背后,关键是有一系列绿色制度的保障,这也是王岗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所在。

    山水之间立规矩

    全长12公里的龙泉河,从寨前蜿蜒而过。村委会主任陈平是龙泉河村级河长。他说,管好一条河,绝对不是一个人就能管好的,还得依靠村民。

    沿着河道一路走,看不到一点垃圾。“不得向河内扔垃圾,不得向河里排污水……这些都是村里规定的,我们不会去违反。”村民陈远坤说,除了这些不能做的,我们还会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比如像看见垃圾随手捡起来等,为的就是保护好河水。

    王岗拥有1.5万亩山林面积,当地人很是珍惜。曾经,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村民乱砍伐树木被发现,就要杀猪宴请全村人。说起这一措施,村民无人不晓,也无人去踩雷。

    2010年,王岗对这一不成文的规定做了修改完善并写入了村规民约,明确规定严禁私自砍伐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林木,严禁毁林开荒,严禁在林区周边烧灰积肥,一旦发现罚款3000至5000元。“到目前为止,没有收到过一笔罚款。”村党支部书记花全笑着说。

    为了护美一方绿水青山,王岗立下不少规矩:不得在溪流里用农药或其他药品毒鱼;落实门前“三包”,房前屋后无垃圾;不向道路乱排污水、乱扔垃圾;秸秆不焚烧……一举一动中,显示出王岗人的生态文明素养。

    “这些年来,我明显感觉到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其中村规民约发挥了重要作用。”村治保主任花荣说,自己平时走家串户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时,不少村民还提出好建议,比如建农房砍伐到村里报备时,可以签订承诺书,砍一棵树的同时要种一棵树,以实现青山常在。

    生态之花添新彩

    王岗村民一心护绿,村子的美丽容颜愈发吸引人。“再好的绿水青山,不去用好它,它只是风景,没有别的价值。”花全说,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还需要将环境资源变为经济资源,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产业。

    然而,发展农家乐,王岗村没有现成经验,村里就组织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外出取经。“那次我们去了黄果树景区,意识到雨污分流的重要性。”王安华说,在黄果树景区,每家农家乐的污水管道连接景区污水处理设施,经过集中处理后排放,整个景区干净舒畅。

    取经归来,王岗村拟定了农家乐管理规定,其中将建污水处理系统作为农户开办农家乐的前置条件。

    “我们当然支持,也坚决按这个要求执行。”金银花院农家乐业主花兵指着连接厨房的一根管子说,“这根就是污水管道,一直通到村里的污水处理池。”王安华说,目前,村里给每个村寨都配了一个污水处理系统,经过处理的污水全部达到了Ⅲ类水标准。

    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让王岗尝到了甜头。2010年,王岗又打算做美丽乡村文章。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王岗村也是一张白纸,怎么办?走出去学!

    村干部在外出学习考察时发现,但凡是美丽乡村,主要干道都非常干净。看到这些,花全默默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回来之后,他立即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商议该怎么搞美丽乡村。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决定,沿途有碍观瞻的建筑要自行拆除。

    当时,村道边有不少猪圈,对于拆猪圈这一规定,许多村民不理解。“就两头,怎么就破坏环境、影响美丽乡村建设了呢?”村民韦世义家养了2头猪,也被列入了拆除对象,对此,他心里有些抵触。

    经过村干部几次上门工作,韦世义明白了,建设美丽乡村,环境会变好,游客会变多,村民会变富。不久,韦家的猪圈就消失了,村道边的猪圈也相继不见了。

    一次次外出学习、一次次认真取经,王岗的村规民约也在一次次丰富。废弃农药瓶集中处理、家禽禁止放养等一系列制度的引入和实施,给王岗的生态文明之花增添了新的色彩。

    自成一派展欢颜

    质朴的农家院门口“笑脸”迎客,经营证照、健康证和餐饮服务监管人员监督电话皆在专栏公示;厨房的灶台和器具干净整洁,区分荤素生熟的案板错落有致。更吸引人的是,厨房的一切都能够通过摄像头,在前台的大屏幕对顾客进行直播。

    这种在城市机关和学校推行的“阳光厨房”,同样出现在王岗的农家乐。“自从安装了‘阳光厨房’,顾客们都反映吃得更安全、更放心了,回头客也更多了。”说起这一创新做法,兰花院农家乐当家花兴江表示很欢迎。

    “阳光厨房”见证了王岗村农家乐的变迁,这一纸规定写入了农家乐管理规定,除此之外,规定还明确了全村32家农家乐必须明码标价。“这是良性竞争,我们每户农家乐都愿意遵守。”花兴江说,去年我赚了60万元,相信有了规范管理,未来的日子肯定越来越红火。

    乡村旅游有时是把双刃剑,带来人气的同时还会带来一定的污染。而在王岗,即使游客再多,村道路面也能时刻保持整洁干净。奥秘是什么?“将保洁员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陈平说,2014年,村里在聘请保洁员时出了一招,将村里贫困人员作为优先选择对象,既解决了环境卫生问题,又解决了就业、实现了扶贫。

    “除了领工资,还对自己的包干区收取游客停车费用,一个月下来能赚近2000元。”保洁员韦世民说,村里照顾自己,自然要为村庄整洁出力,做到勤打扫、常保洁,尽力维护寨子的卫生。每当看到游客赞美王岗村,他都感到无比自豪。

    “这些年来,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想让他们记住王岗村并留下来,我们在各方面都要努力创新、自成一派,这其中就包括生态制度层面。”花全说,这段时间,村里又在规范农家乐从业人员、垃圾不落地等制度方面有了一些新想法,希望能尽早落地开花,让更多的绿色新风吹拂王岗。

    村干部感言:

    王安华:时常有游客跟我说,村子发展得这么好,你们真是管理有方。其实,我想说,王岗村能有今天靠的是全体村民,背后的有力推手则是一项项村规民约,这些生态规矩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起着不可忽视的调整与约束作用。这些年来,靠着生态制度的引导,王岗村村民自觉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一跃成了“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吃庖汤”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就这样,王岗村靠着制度走出了深山、走进了大家的视野,期待你们下次来见王岗村的新模样。

    湖州日报记者 李晓俊 王炜丽 张慧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