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秉清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08.03.2016  13:24
  3月7日,新华社记者在北京专访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戴东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王秉清,报道全文如下: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戴东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王秉清7日在京接受新华网专访。杨传堂表示,交通运输的结构性问题,仅靠刺激需求还不行,必须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响应新的出行模式和生产流通方式,重点要围绕“五个更加注重”,精准发力,提升交通运输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图为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   一是更加注重补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形成区域、城乡、城际及国内国外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的平衡结构,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网络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二是更加注重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增加高品质、快捷化、差异化、定制化的客运服务供给,鼓励和引导交通运输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三是更加注重运输装备提档升级。推进货运车型、船型及多式联运等装备设施标准化,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引导高端化、智能化的先进运输装备推广应用。   四是更加注重各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更好地发挥铁路运输和水运在大宗货运中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发挥好综合交通运输的组合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五是更加注重推进放权降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放开交通运输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降低主要运输环节费用。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 大家上午好!我是新华网主持。今天我们特别荣幸地邀请到了三位嘉宾: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欢迎杨部长!    杨传堂: 大家好!   主持人: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戴东昌,欢迎您!   图为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戴东昌。    戴东昌: 大家好!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王秉清。   主持人: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王秉清,欢迎您!    王秉清: 大家好! 优化供给    主持人: 大家知道,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总结“十二五”、展望“十三五”也将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现在,先请杨部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杨传堂: 十二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交通运输行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全力当好发展先行官,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我介绍一组数据,“十二五”期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5万亿元,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占全世界的60%以上;公路通车总里程45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1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超过2100个,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达32.3亿吨,占全球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海运船队运力1.6亿载重吨,居世界第三;全国民航运输机场210个;邮政局所网点总数5.3万处。   可以说,经过“十二五”的发展,我们实现了交通运输发展阶段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为我国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持人: 听了杨部长的介绍,我们对过去5年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中国正向交通强国迈进而深感自豪。那么在您看来,我国交通发运输目前还存在哪些不足和欠缺?    杨传堂: 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成绩值得欣慰,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相比,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交通运输事关国计民生,是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提升供需匹配效率的基础环节。在新常态下,交通运输还存在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在基础设施方面,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在运输服务方面,快捷化、个性化的客运服务供给缺口较大,高效率、一体化的货运供给不足;在运输装备方面,与绿色发展的新要求相比,运输装备仍有较大改进提升的空间。    主持人: 正如杨部长所说,交通运输的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那么您认为,未来五年,为了改善供给,我们应当在基础设施、运输服务、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方面做出哪些努力?    杨传堂: 交通运输的结构性问题,仅靠刺激需求还不行,必须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响应新的出行模式和生产流通方式,重点要围绕“五个更加注重”,精准发力,提升交通运输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一是更加注重补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形成区域、城乡、城际及国内国外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的平衡结构,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网络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二是更加注重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增加高品质、快捷化、差异化、定制化的客运服务供给,鼓励和引导交通运输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三是更加注重运输装备提档升级。推进货运车型、船型及多式联运等装备设施标准化,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引导高端化、智能化的先进运输装备推广应用。   四是更加注重各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更好地发挥铁路运输和水运在大宗货运中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发挥好综合交通运输的组合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五是更加注重推进放权降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放开交通运输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降低主要运输环节费用。    戴东昌: 我来介绍一下具体措施。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将加快构筑综合交通网络,重点打造“三网一枢纽”,即构建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完善高效率的干线交通网、建设深通达的基础交通网、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强化彼此间的协调衔接。未来五年,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以上,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新增和改善航道里程4500公里左右,沿海港口深水泊位新增约500个,新增民用运输机场50个以上。初步形成城市群1到2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运行效率。   在运输服务方面,努力打造综合运输服务升级版。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北京等人口500万以上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左右,积极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向城市周边延伸。推行便捷运输,铁路动车组完成客运量比重达到60%,ETC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零距离换乘。同时,积极发展汽车租赁、通用航空、邮轮和游艇业,加大与制造业、旅游业等联动发展。   在降本增效方面,大力发展高效物流。一是在畅通物流大通道上下功夫,重点补强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和薄弱环节,加强港口、铁路等集疏运体系和枢纽节点建设,优化运输结构,降低货运物流的结构性成本。二是在运输链衔接上下功夫,统筹站场设施、运输组织、标准规范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一体化运输和协同水平,最大可能减少运输组织的“断链”现象。三是在推进装备现代化、标准化上下功夫,近期重点推进公路货运车辆标准化,引导货运车辆厢式化、轻量化、标准化发展,淘汰一批老旧、不合规车型,降低货运物流技术性成本。四是在优化市场环境上下功夫,重点解决市场反映急迫的网上行政审批、跨区域异地设点、道路综合执法、无车承运人发展、“营改增”等问题,加快市场诚信监督管理体系,营造统一、规范、公开、诚信的市场环境,降低货运物流制度性交易成本。 展望“十三五    主持人: 戴总,作为交通运输部的总规划师,您也是亲自参与了“十三五”交通蓝图的“绘制”工作。在这里,您能否告诉我们这张蓝图最能让老百姓眼前一亮的亮点有哪些?    戴东昌: 十三五”末,我国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在组织编制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过程中,坚持紧扣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新要求,反映老百姓对出行的新诉求,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需要,响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布局,突出了交通运输作为先行官的发展定位。   总体看,到2020年,我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发展质量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先行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覆盖更广泛。以综合运输大通道为重点,不断优化综合交通网结构。高速铁路基本覆盖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城市,基本实现高速公路和机场对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城市全覆盖,规划的1.9万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基本建成,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所有建制村实现直接通邮。   衔接更顺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进,着力打通基础设施有效衔接的“最后一公里”,沿海及内河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集约建设综合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水平显著提高。 客运更便捷。以优化运输结构和推进一体化运输为着力点,基本形成便捷舒适的公共客运系统。城际客运实现快速化,全国90%以上人口就近享受动车出行服务,推动航空出行大众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班车,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建成区实现公交站点500米覆盖,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显著提升。   物流更高效。多式联运得到快速发展,物流大通道加快建设,装备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形成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换装转运效率显著提高,交通运输在现代物流中的基础和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货运效率不断提升。 运行更安全。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水平迈上新台阶。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公路出行事故率显著下降。铁路和民航运输安全状况持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发展更绿色。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建养环节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公路建设更加环保。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基本覆盖国家级重要交通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所降低。 服务更智能。进一步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信息互联互通、便捷查询,全面实现二级以上道路客运站联网售票,公交一卡通使用范围有效扩大,ETC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蓬勃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利用大数据开展服务,全面打造“互联网+交通运输”。 扶贫攻坚    主持人: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十三五”时期,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尽快补齐贫困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短板。王厅长,贵州目前是全国扶贫的主战场。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交通发展对贵州贫困地区的重要意义?    王秉清: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受自然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特殊困难,交通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十二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有力助推了全省扶贫攻坚。全省开通贵广、沪昆高铁贵阳至长沙段等700多公里高速铁路,在西部率先迈入“高铁时代”;新增高速公路3621公里(年均建成72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128公里,实现全省88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民用机场数量达10个,实现每个市(州)有机场;建成农村公路6.6万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到75%。据统计,2011-2015年五年间共有35个贫困县、744个贫困乡镇摘帽,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   公路通,百业兴。交通就是机遇,交通建设既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又是重大的发展工程。从交通对扶贫、经济社会发展意义来讲,我理解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交通打开致富大门。例如,借助银川至百色国家高速公路,黔南州罗甸县依托“天然温室”独特气候,大力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正逐步变为珠三角的“菜篮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交通基础实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特别是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二是交通助力对外开放。交通的显著改善,有利于我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精准对接珠三角、成渝经济圈并借力发展;有利于我省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工业发展。近期,我省已引入微软、西门子、阿里巴巴、修正等一大批500强企业入驻。三是交通助推资源开发。贵州自然资源多样、矿产资源富集、人力资源充足,交通基础实施的改善,必将释放出各种资源的潜力,加速农副产品、医药、建材、特色商品流通,助推黔货顺畅出山。四是交通推动旅游发展。随着我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开通,为旅客大量提供了便捷通道,目前我省高速公路已覆盖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5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加之普通国省道和旅游公路,基本实现对景区全覆盖,2016年春节全省接待游客1548万人次,同比增长30.2%;旅游总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32.7%。    主持人: 我们高兴地看到,贵州交通的发展正为贫困地区的人民带去福音。杨部长,据您了解,现在全国的情况怎么样?“十三五”时期,要让老乡们都同步奔小康,交通方面要实现哪些目标?    杨传堂: 十二五”期,我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编制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与19个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部省共建协议,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真扶贫、扶真贫,全面加强交通扶贫工作,加大对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五年间累计安排了约5500亿车购税资金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公路建设,约占“十二五”期车购税总投资的45%,带动了全社会对公路建设近2万亿元的投入。   “十二五”时期,我们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建设了6.6万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和36万公里农村公路,帮助654个乡镇、4.2万个建制村的群众走上沥青(水泥)路。截至2015年底,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城基本都实现了二级以上公路覆盖,96.1%的乡镇和86.5%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95%的乡镇和81%的建制村通了班车,圆满完成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对交通提出的“十二五”任务目标,为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尽管交通扶贫取得了巨大阶段成就,但由于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当前贫困地区交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不少地方对外交通不便,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贫困山区基础交通网络覆盖不足,早期建成的农村公路技术标准普遍偏低、安全设施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   “十三五”期,我部将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要求,以更大的决心、超常规的力度,举全行业之力开展集中攻坚,确保全面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交通而掉队。我部将突出重点建好“康庄大道路”“幸福小康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五年计划建设改造公路6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7万公里,普通国道4.75万公里,农村公路54.6万公里,还要改造约1.5万座危桥、对34万公里农村公路加强安保工程。到2020年,力争实现贫困地区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具备条件的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形成对外衔接通畅、广泛覆盖镇村的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客运服务网和农村物流网络,为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主持人: 戴总,在您看来,从资金、用地、项目规划等方面来看,实现这些目标难度大不大?    戴东昌: 实事求是地讲,要实现这些目标,难度非常大。一是脱贫攻坚范围进一步扩大;二是建设任务非常艰巨,建设项目集中在自然条件复杂、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建设成本高、资金需求大;三是资金供给紧张,交通建设筹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办法:   一是编制《“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交通扶贫的六大重点任务,即推进骨干通道外通内联、实现农村公路通村畅乡、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推进“交通十特色产业”扶贫、改善内河水运基础设施、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在中央投资上全力向贫困地区倾斜,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公路建设补助标准。二是保障措施将突出“四个优先”。即扶贫项目优先安排,对同一个省,扶贫地区项目前期工作迟滞、不到位的,不安排其他项目。扶贫资金优先安排,“十三五”车购税资金优先保证贫困地区目标实现,尤其是农村公路目标的实现。“两行”资金优先供给,协调国开行、农发行安排的“保本低息长期限”贷款,优先用于部省确认的交通扶贫项目。扶贫工作优先对接,今后在涉及规划、政策调整时,优先安排贫困地区的实际困难和合理需求。三是建立完善部省监督检查和工作落实机制。把交通扶贫规划的所有建设任务、规模分解到各片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市(地)县,强化监督检查和协同联动,实行“奖补结合”、“扶促结合”、“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四是充分激发地方交通扶贫的内生动力。在实际操作中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做到分类指导、因势利导。 百姓出行    主持人: 交通运输,既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直接关联着老百姓的日常出行、生活质量。我们知道,去年,交通运输部就出租车改革和网约车的改革公开征求了社会公众的意见。请杨部长介绍一下这方面的进展。   杨传堂: 去年,深化出租汽车改革两个文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征求到的所有意见,我们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理、积极鼓励创新的原则,进行了反复研究,逐一研究提出处理方案,确保不让任何一条意见“沉没”。对各方意见比较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尽最大可能地吸纳各方意见。在两个文件研究制定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没有自身的利益,根本出发点就是以乘客为本,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平衡各方利益,以实现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下一步,在推进这两个文件出台的同时,我们还将按照改革制度设计的总体框架,重点指导一批东中西部不同地域、大中小不同规模的代表性城市,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做好示范。 主持人:通常来说,我们把出租车、专车出行称作个性化出行;而大多数老百姓日常出行呢,主要还是靠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手段。戴总、王厅长,“十三五”时期,我们将如何为老百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舒适的基本出行服务?    戴东昌: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对城乡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经济可靠、绿色低碳的城乡客运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出行更便捷,更舒适。   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促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二是构建城市公交快速通勤系统,提高公交运行效率;三是优化线网衔接,提升公交出行便利性;四是加快智能公交系统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向公众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五是提供多元化出行选择,积极发展商务班车、定制公交、社区公交等多种形式的特色服务;六是改善综合交通出行环境,倡导绿色出行,全力打造无障碍交通出行环境,构建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引导公众选择绿色方式出行。   在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方面,将不断提高农村客运班线通达率和联网售票服务,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改善乘车环境,增加站点覆盖率,优化票制票价,提高城乡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十三五”期,我们还将分年度在全国选择100个县级行政区,开展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工程,“以点带面”,促进县级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王秉清: 贵州在为老百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舒适的公共基本出行服务方面,主要有以下措施和思考。   一是加快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老百姓出行条件。“十二五”期,在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的关心扶持下,我省虽然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迈入“高铁时代”,但与公众出行需求相比,仍存在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通道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十三五”期,贵州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补齐结构性短板,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提高路网运行效率,计划投入交通建设资金7100亿元,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超过1500公里;公路里程达到2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突破7000公里,基本建成“六横七纵八联线”高速公路网络;建成仁怀、威宁、德江机场,形成“一枢纽十三支”民航机场布局;建成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建成贵阳市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遵义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站场;建设农村公路7.5万公里,2017年提前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100%的撤并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二是实施综合运输衔接工程。加快建设贵阳客运北站等示范综合客运枢纽,统筹公路客运站与铁路客站、机场、城市公交车首末站、出租车停靠站、汽车停车场一体化布局和建设,推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顺畅衔接,努力实现“零距离”换乘。加快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和业务无缝衔接,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组合优势和整体效率。着力抓好春运等重点时段运输组织保障,确保乘客走得了、走得安全、走得舒心。   三是加快改革步伐,推进公共出行服务效能提升。改革农村客运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农村客运经营模式,积极推行区域经营、赶集班车等经营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广度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出行。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完善经营权准入退出机制,规范发展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实现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目前,贵阳、凯里等地探索推出智行公交、定制公交,贵阳推出预约出租汽车“神马专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需求。   四是坚持把智慧交通、绿色交通作为转方式的主攻方向,为服务公众出行提质增效。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初步建成“智能交通云”平台,在全省“7+N”朵云中率先建成投用。力争早日建好贵州省交通全领域数据聚集中心、国家交通运输行业数据灾备中心和西南区域交通运输数据交换中心,成为国家交通运输大数据的聚集区、应用先行区和机制创新区,形成蓬勃向上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态势,增强行业治理能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    主持人: 听了三位嘉宾的介绍,我们对未来五年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们相信,不管大事、小事,还是难事,只要坚定信心、扎实推进,就都能办得顺利、办得圆满、办得让老百姓满意。好,今天的访谈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也感谢嘉宾的参与。再见。   文章链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升交通运输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6-03/08/c_135164017.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