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也是一种生活哲学 走进贵州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09.12.2014  13:38

      对贵州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的好奇和兴趣,源自一出名为《自首》的环保普法话剧。我们在环保厅的小礼堂里观看首演,不时为演员的精彩台词会心微笑,又因穿插其中的环保知识受益匪浅。后来才知道,这出颇具专业水准的话剧,从编剧到主演都是贵州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年轻的工作人员梁隽,而其他演员则多是高校的环保志愿者。排演这样一出话剧,正是宣教中心尝试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环保的又一次探索。

        隔行如隔山,我们在走近环境宣教中心后才知道,报纸上那些让我们记忆深刻的环保事件的报道,大多来自这个部门;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给不同人群量身定做的环保宣教方式——给小学生上环保课,先展示五彩斑斓的鸟类照片,待孩子们看得心驰神往时,一直躲在帐篷里的鸟类专家出场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则是在进行环保知识和摄影技巧培训后,发给村民相机,让他们拍照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环保事……多年来的务实工作让环境宣教人员们对环保有着又深刻又独特的表达,比如说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他们认为不应该总把地球比作我们的母亲,因为她不会对我们百般纵容。她更像是我们的恋人,会发脾气,会和你吵架,所以我们要用心去经营和她的情感,维护和谐的关系,否则就会被她抛弃。

        从他们那里,我们还知道了环保并非只是人与外界的关系,它也是人与自己内心感受以及精神世界的关系,会让一个人的生活、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在宣教中心主任郑红艺的微信里,时常可以见到她怎样兴致盎然地对待各种自然风物,又对点滴细节、微小生命怎样地关注和顾惜——这正是环保工作带给她的,对自然生物、对美的敏感和善念,并因此获得快乐。有人问从事环保宣教的他们,生态是什么?  他们觉得“生态”可以就是对生命的态度。对天生万物的尊重,就是环保的核心,生态的核心。

        《小舒周刊》:宣教中心是不是做一些环保的媒体宣传,哪个活动是你们的得意之作,为什么?

        省环境宣教中心:环保的媒体宣传只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当然可以说是最主要的一部分,毕竟媒体占有比较广大的受众群,因为这个优势使媒体成为我们搞环保宣传教育必须争取的平台。媒体的公众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发挥得好,能够对环境保护工作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2006年的这个时候,位于清镇市的水晶集团生产有机废水污染百花湖,我们在实地采访获取详尽素材后,并没有立即向媒体发布,而是同时找到了与该企业性质类似的水城矿业集团,同是国有大型企业,通过对环保正反两种态度的对比报道,在媒体上刊登了名为《欠账究竟应该怎么还  贵州老国企两种环境策略两种结局》的整版新闻。该报道引起了水晶集团高层的重视,立刻斥资修建投运了污水处理工程,杜绝了百花湖的又一工业污染源。这个报道我们觉得很有意义,在当时企业环保意识尚未占到重要位置的前提下,如果单纯的反面报道会给企业留下许多辩驳的空间,国企压力大、资金缺口严重等等,但是通过另一个做得好的同性质企业的对比,从主观和客观上都让该企业找不到借口,从而促进了环保工作的开展。

        《小舒周刊》:根据你们的经验,什么样的活动宣传效果最好?  什么样的人群对环保宣传接受度最高?什么样的人群会因此改变生活习惯,变得环保?

        省环境宣教中心:针对不同群体的认知习惯,有针对性的策划量身定做的活动宣传效果最好。在我们看来,环境保护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的意识,只有意识提高,才能让环保工作事半功倍。每一个群体都有各自的认知习惯,不存在哪一个群体对环保宣传的接受更高这一说法。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设计符合他们认知习惯的活动,把人性里真善美的那一面引导出来,在意识上植入环保就是求真、存美、从善的价值观。所以针对农村,我们会从改善农民收入着手实施无公害种植的培训和宣传;针对学校,我们会一改传统课堂宣灌式教育开设体验式户外环境责任课;针对市民,我们会策划亲身探访污染源的活动。只要活动设计的着力点能准,每一个群体意识里的善都会被激发出来,与其说一通大道理,还不如让公众参与到环保的好与坏当中,用最直接的美丑逻辑,让公众知道什么是美,在对美的追求当中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小舒周刊》:贵州的环保宣教工作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  贵州的优劣势主要是什么?

        省环境宣教中心:贵州的环保宣传工作在全国来说,硬件属于落后水平,软件属于领先水平。尽管我们的人员、经费、办公条件远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但是我们设计的“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活动”、“环境责任课”、“湖库守护者——农村意识提高”等项目均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我们的优势就是在于在思路上摆脱了传统宣传教育模式,这个是很难得的,本身做的就是意识提高的工作,我们必须先对自己进行意识革命,把工作从会议室、讲台、宣传桌、宣传单、标语、口号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走进公众的兴趣里。我们的劣势就是贵州的民间环保组织还没有十分成熟,我们能动员和引导的环保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小舒周刊》:每次查处环境污染情况后,严峻的环境问题会不会让你们在生活中对吃的东西、喝的水、呼吸的空气都觉得不安全?

        省环境宣教中心:隐忧还是有一点,毕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存在一些曲折,但是在经济增速迅猛的发展大势下,我们能看到的是贵州的山水蓝天依然保持着青翠蔚蓝,每年的环境质量状况公报中都显示,我省的环境综合质量都稳定在一个较好的程度上,尽管如此,忧患意识是环保工作必须具备的,这也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原因。

        《小舒周刊》: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你们各自的生活多姿多彩,运动、美食、品茶、花艺……这些一直是爱好,还是从事环保工作后,变得更加热爱生活?

        省环境宣教中心:从事环保工作后,我们对生活多了一份观察,哪怕是生活中一个小的细节,一些常被忽视的事物,都有着和环保千丝万缕的联系。职业敏感所致,吃到好吃的事物,自然会联想到它来源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跑一会步,也会想到绿色出行的减碳量为多少;办公室的一朵花开,就会思考到雾霾中它是否还能开花的能力。环境保护已经不是一个事业,想得深一些,它也是一种生活哲学,我们从事环保就是为了赢得愉悦健康的生活,所以对生活的热爱,也是由环保提供的原动力。

        《小舒周刊》:贵州的犄角旮旯都跑过,如果向外地人推荐,哪里的风景最美?  哪里的环境最好?

        省环境宣教中心: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荔波葱郁灵秀;黔南、黔东南植物繁茂风情浓郁。作为贵州人,每一个地方都觉得有它的韵味,空气洁净、水清天朗、自然会带给我们心安,如果外地的朋友要来贵州,从进入境内开始,凡觉心安处,皆可驻足。

        《小舒周刊》:关于环保,其实大众会有一些误读,比如熄灯一小时,突然骤降的电量会对电厂造成负担,这个活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面对这些不那么科学的环保认识,你们会对大众或者周边的朋友进行纠正吗?

        省环境宣教中心:只要是我们了解的环保知识误区,我们都会通过合适的方式对公众解释清楚。目前我们已经注册了官方的公众微信号,只要大家关注“贵州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都可以在工作日收到我们发送的环保动态和正确的环保知识。

        《小舒周刊》:环保不仅是一项工作,应该也影响着你们的生活方式。请用简单的话归纳一下环保宣教工作带给你们最大的生活感悟。

        省环境宣教中心:环保就是要保护好生态,有人问过生态是什么意思,我们觉得可以简单一些从字面上去理解,“生态”就是对生命的态度。正确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对天生万物的尊重,就是环保的核心,生态的核心。

        地球、大自然不应该被比喻成我们的母亲,她不会对我们百般纵容,她更像是我们的恋人,她会发脾气,和你吵架,我们一定要用心地去经营和维护和她的情感,付出多一点,才能收获到更好的回馈。反之,她同样会抛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