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协和班”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暨北京协和医学院专题讲座在南校区举行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支援我校培养临床医学创新班(简称“协和班”)协议签订以来,按照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关于“高进”、“优教”和“严出”的三点指示精神,结合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我校成立“协和班”工作组,制定“协和班”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或制定了系列改革文件、措施以及管理办法,确保招生质量,做好培养过程质量监控,把好培养关和出口关。
7月2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张勤一行7人到我校出席“协和班”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并作专题讲座。会前,学校党委书记林昌虎会见了张勤一行,对张勤副院校长一行来我校为“协和班”人才培养方案把脉开方并作专题讲座表示感谢。校长梁贵友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罗俊主持专题讲座,校党委委员、附属医院院长李海洋主持研讨会。
此次会议分为两部分,上午会议为“协和班”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下午会议为北京协和医学院专家专题讲座。
在研讨会上,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专家听取了我校临床医学院副院长艾戎、基础医学院院长曾柱、教务处处长温小军就有关“协和班”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以及“协和班”教学管理制度的汇报后,就“协和班”人才培养方案与我校老师进行讨论,并就我校“协和班”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可行的修改建议,为“协和班”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明了方向。
张勤表示,一是对贵医为举办“协和班”所做的工作非常感动。北京协和医学院选择本科教育为切入点,以本科带动面,促进贵医从学校生源、学生学习状态、师资队伍、科研水平、教学管理未来有大的提升。二是“协和班”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需要再精简,做到三基三严,学校要结合医学教育特征,进一步做好课程设置,同时,北京协和医学院已安排相关教研室、教师针对贵医“协和班”专门做课程录编,保证在“协和班”同学开展相关课程理论教学前完成,另外支持贵医教师前往北京协和医学院进修,通过教学内容探讨、教学经验交流、考核方式改革等,做好“协和班”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三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全力配合贵医做好各项工作,目前招生已经完成,开局十分不错,已经成功一半,未来工作双方将继续共同努力,祝愿贵医发展越来越好。
在下午的专题讲座上,张勤作了《百年协和的医学教育理念及启示》的专题报告,从协和的历史传承、围绕医学精英教育对如何实现高进优教严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她在报告中指出,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教学条件好、学生生源好、研究水平高是医学精英教育的三大特征;要尊重医学教育的教育学属性,完成好传输知识、传授技能、反复灌输职业素养的专业教育目标;学校不管做如何的教学方法改革,一定要围绕着促进学生深层次学习,培养安全的、有责任感医生的目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马超从一个解剖学教师的角度做了《面向临床的解剖教学》的报告,将北京协和医学院100年来的解剖教育教学给大家进行了展示,为我校解剖学教学提供了有力指导,同时表示,将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学教学资源全部向我校老师和同学们开放,将加大力度支持和帮助我校开展解剖学课程教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范洪伟教授作了《协和内科学系临床教学》的专题报告,将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教学、临床带教向我校教师进行了展示,并将他们在临床教学工作的经验进行了介绍,为我校临床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三位教师讲座后,与我校参会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梁贵友在听取“协和班”人才培养方案讨论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专家专题讲座后表示,参加此次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和专题讲座收获颇丰,一是感谢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协和专家百忙之中来我校专项指导工作,专家们的指导十分精准,从职业素养、沟通、表达、写作和外语课程设置等,对“协和班”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全面的修订意见和建议。今年是“协和班”第一届招生,目前该班录取已完成,该班招生录取分数达到学校招生历史高峰,这些都是“协和”品牌效应,感谢协和对学校的支持。二是“协和班”是系统工程、整体效应,为提高人才素质,要从综合素质、师德师风、管理团队、传承协和基因、协和烙印,从课程安排、教师授课、教材等传承协和传统,做出特色。三是要举全校之力,从人财物全力推动“协和班”举办,同时全校各单位要抓住机遇,全面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杨萍,教学服务中心主任高小惠、副主任闫宏宇,以及教务处徐薇薇老师,学校党办、校办、人事处、宣传部、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国际交流合作处、发展与规划处、教师工作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人文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及相关教研室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等80余人参加会议和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