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为理想牺牲,值得吗?两代“90后”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07.05.2021  00:00

  青春应如何度过?——两代“90后”给出了一样的答案:芳华正当时,志远当前行

  “努力到无能为力,坚持到感动自己。

  青年从来不缺乏“祖国需要就是最高需要”的爱国情怀,在有形、无形战场上,为信仰、为理想、为国为民,他们奋斗不息

为理想牺牲,值得吗?两代“90后”给出了同样的答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郑明鸿 李惊亚

  1931年,山东济南,中共一大年轻代表邓恩,身负镣铐,心怀坚定不渝的革命理想,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年仅30岁。

  2018年,贵州遵义,在脱贫攻坚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90后”扶贫干部徐梅在工作途中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26岁。

  邓恩铭和徐梅,出生年代相距甚远,这两位素不相识的“90后”,却因为共同的理想而变得相似。他们既是贵州同乡,又是为人民谋福祉的战友,为了心中的理想,将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时代。在他们身上,理想的光芒闪闪发亮。

  芳华付诸远方

  青春应当如何度过?面对这个问题,邓恩铭和徐梅给出了一样的答案:芳华正当时,志远当前行。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这是16岁邓恩铭的心声。1917年,为寻访救国真理,邓恩铭从老家贵州北上求学,临行前,他曾这样立誓。

  这一次远行,邓恩铭遇见了足以激荡他心灵的力量——马克思主义。

  认准了真理,就一往无前。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邓恩铭被选为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7月,邓恩铭作为济南党组织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给青春写下了明亮的注脚。

  和邓恩铭相比,徐梅的青春没那么轰轰烈烈,但也足以让人铭记。

  2017年8月,24岁的徐梅来到遵义市习水县,成为一名扶贫督导工作队队员。

  “她是组里唯一的女生,年龄最小,一开始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她。”督导组成员赵燚说,原本以为会让大家分心照顾的徐梅,下乡后却从不喊苦叫累,工作充满干劲。

  “路再远、坡再陡,徐梅都坚持到一线走访。”督导组成员吴建强回忆说,有一次,督导组到习水县桑木镇香树村走访,道路崎岖难行,途中有段小路比较危险,有人提议让徐梅留在原地等待。“但她不肯,一定要走过危险路段,完成走访任务。”吴建强说。

  就这样,几个月里,这个城里来的姑娘自己带着方便面,走遍了习水县22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访问了上千户群众。

  在同事眼里,一步一个泥脚印,就是徐梅的青春之路。

   努力到最后一刻

  天将降大任,邓恩铭的革命之路走得艰辛,凶险的敌人、疾病如影随形,用痛、累、血逼迫他放弃,但他从未妥协。

  邓恩铭曾两次被捕入狱。一次是1925年11月,中共山东地方委员会机关被敌人破坏,邓恩铭被捕入狱,受尽折磨后染上肺结核,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得以保外就医。获救后的邓恩铭秘密回到青岛,不顾疾病痛苦,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迅速把青岛党组织恢复起来。

  另一次在1929年1月,由于叛徒出卖,邓恩铭再次被捕入狱。狱中,敌人对他动用酷刑,但他坚持斗争,组织了两次越狱,7名同志得以脱险。他自己却因身体病弱,未能逃脱,被投入死牢。

  1924年5月8日,邓恩铭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在邓恩铭心中,“所志”的唯有革命事业,为此,他愿意付出自己的所有,直至生命。

  “努力到无能为力,坚持到感动自己。”这是徐梅的微信签名。徐梅牺牲已三年多,但同事们还是舍不得删掉她的微信。每次看到她的头像,总觉得这个上进拼搏的姑娘还在身边。

  参加督导组之前,徐梅才刚刚工作不久,怎么帮扶困难群众,一开始她心里没底。“今天努力多做点,做不完明天就再接着干。”扶贫工作任务紧、分工细、压力大,徐梅加倍努力研究政策、实地调研,短短几个月就吃透了相关政策。每次进村入户走访群众之后,她还要花很长时间把各个组走访群众的基本情况归类统计整理好。

  徐梅的男友曾数次前往习水看望她,每次都扑了空,“她太忙了,不是在下乡,就是在加班,常常到了深夜还在统计入户情况。

  “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定理想走下去,这样的青春才亮丽无悔。”徐梅总是这样微笑着面对生活和工作,忙完了自己的工作,还积极主动帮助其他同事。

  努力没有尽头,但会有结果。2020年3月,遵义率先在贵州脱贫,812万老区人民告别贫困。徐梅是遵义市脱贫攻坚战中牺牲的15名干部之一。

  将青春奉献给时代

  1931年春,邓恩铭在狱中写下最后一封家书:“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当年4月5日,邓恩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行刑前,他发出了最后的呐喊:“中国共产党万岁”。

  徐梅走得太急,甚至没来得及留下一句遗言。“过去曾以为‘90后’是娇弱一代,现在看,他们是新时代的生力军,他们不怕苦、不怕牺牲,正用自己最好的年华创造历史。”徐梅牺牲后,当地有群众这样说。

  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里,邓恩铭、徐梅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奉献给了时代。

  百年前,在风雨如晦的年代里,邓恩铭为多难祖国“不惜身先死”。“多想想受苦受难的同胞,少考虑个人得失,眼向前看……我们也要每人割掉自己身上的污秽、与《共产党宣言》不符合的污秽。”他追寻真理的铮铮誓言,仍绕耳间。

  百年后,在与贫困决战的路上,徐梅将老百姓的一粥一饭装在心里。“我们吃了你家4个烤包谷,这100元钱一定要收下。”有一次,在困难群众家走访时,4个烤包谷成了督导组队员的一顿午饭,徐梅自掏腰包把钱塞进老乡兜里。

  中国青年从来不缺乏“祖国需要就是最高需要”的爱国情怀,从来不缺乏“俯下身子,真抓实干”的奉献精神,从来不缺乏“敢为人先,奋勇向前”的创新精神,也从来不缺乏“不畏困难,不避矛盾”的担当精神。百年来,在有形、无形战场上,千千万万个年轻的“邓恩铭”“徐梅”在关键时刻为信仰、为理想、为国为民而奋斗。

  戈壁滩上,第一批石油地质勘探队员在缺氧、缺水、缺生活物资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揭开了柴达木盆地油气的神秘面纱,在一代代人接续努力下让中国甩掉贫油国的标签;

  科技战线上,年轻的科技人才喊着“我年轻我来”,无惧危险进行核试验,锻造守疆卫土的国之重器;

  抗疫战线上,一批批年轻的医护人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在病毒前,每一次前方需要支援时,“我报名”“让我去”的声音此起彼伏……

  英雄不会远离,牺牲者化为星辰。时光穿梭,在邓恩铭、徐梅两代“90后”的对话里,流淌着不变的红色基因、红色精神,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当代青年将他们未竟的事业接续完成。

[责任编辑: 刘菲 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