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民众生活点滴
“河里的鲤鱼又有一斤重了。”2月23日,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办上槽村村民叶相富带着记者来到村口小河边,清澈的河水中,隐约可见鱼儿欢快地游动。
小河是印江河的支流,滋润着印江、思南两县三个村寨数千群众,也是当地村民游泳健身、休闲垂钓的好去处。但几年前,因为有人在河里炸鱼、毒鱼,鱼越来越少,没捕捞的死鱼把小河变成了一条臭水沟,不复昔日美丽。
2014年,叶相富等村民联合河对岸的思南群众自发成立护河协会,吸纳100多人作为会员,号召大家保护母亲河,严禁炸鱼、毒鱼、电鱼、网鱼,严禁乱倒垃圾等。
两年来,在协会带动下,周围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升,小河重又清澈喜人。
连续多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倡导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理念,如今已成为贵州民众的自觉行动。
从2015年开始,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四大班子领导带头上山植树,既是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行动,也是绿色贵州建设的号令。
新春到,松桃自治县城区和一些乡镇的苗木市场购销两旺,除政府组织的绿化荒山荒坡行动,城乡民众还喜欢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栽上一株株的花草树木。
新春到,锦屏县九勺侗寨近万名侗族同胞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古树文化节”。九勺村寨四周古树成群,生长着红豆杉、猴栗树、樟树、枫树等几百棵珍稀百年古树。以“敬畏自然”为主旨的传统生态文化在这里延续生长。
生态文明就在身边,生态保护要靠你我。为了提升民众的生态文明自觉,近年来,贵州共建成贵阳市小车河湿地公园、黔西南州兴义万峰林等20多个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以此为平台,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化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涌现出大批自觉绿化家乡、保护生态的典型。
锦屏县敦寨镇龙池村村民吴子书、龙桃花夫妇从1981年就参与春蕾林场的营造林,积极投身“6年消灭荒山、10年绿化锦屏”的造林热潮。尽管每月只拿800多元的护林工资,但夫妻俩并肩坚守瞭望塔3000多个日日夜夜,守护着春蕾林场那一片耀眼的绿色。
梵净山西麓,印江自治县高石砍林场。86岁的罗运仙老人44年造林、护林,林场森林从3000亩扩建至1.2万亩。儿孙怕老人孤独,多次要接她到山下居住,她说:“我选择了护林,就要坚守一辈子!”
他们的故事正在贵州广为流传,他们的精神正引导着贵州群众的生态文明自觉,激励一代代贵州人牢牢守住生态底线。他们坚信,绿水青山必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