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专家研讨会宁德召开 把脉福建水利建设

01.07.2016  15:03

福建省副省长黄琪玉在会上发言 邹家骅摄

人民网宁德7月1日电(黄丹妮、邹家骅)6月30日至7月1日,福建省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专家研讨会暨工作推进会在宁德召开。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琪玉,原水利部副部长、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理事长蔡其华,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等领导在会上作重要讲话;福建省水利厅厅长尤猛军、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发表致辞。

本次会议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主办,福建省水利厅、宁德市人民政府、人民网福建频道承办。会上,福建省水利厅副厅长、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赖继秋汇报全省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水利部水资源司原司长高而坤、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副所长陈少华、福建省水利厅原厅长陈国樑、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万民、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黄炎和等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围绕福建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进行深入研讨、建言献策。

福建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要做到‘四个好’:学习好、汇报好、提炼好、落实好。”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琪玉在会上提出了四点要求,“整整一年来,在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中,各地都探索出了很多做法,我们要提炼出在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虽然生态治理采取‘一河一策’,但规划、设计、运作模式都可相互借鉴。今天这个工作推进会,除了各地水利局局长,全省大部分县市区的主管领导也有参加,昨天我们也考察了霍童溪的水系治理情况,大家要把经验学习好、落实好。

原水利部副部长、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理事长蔡其华用“五个坚持”概括了福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经验。“首先坚持生态优先,在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等手段,恢复河流自然形态,提高水体净化能力。还要坚持系统治理,即从注重安全向既要安全、又要生态转变,从单一治理向整体修复、系统治理转变,从分散安排向整合使用、集中发力转变。此外,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涉及水工、水文、生态、环保、园林、农艺、文化等多个方面,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蔡其华强调,由于水系治理要从每一条河流的具体问题抓起,因此,福建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也要坚持制度建设,坚持科技创新。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表示,水利部一贯重视福建的水利工作。莆田作为第二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被水利部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泉州是最早一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红黄蓝水资源分区管理一度成为全国学习的典范。“水生态文明工作开展以来,我部又把长汀县、莆田市、南平市确定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指导编制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今年财政部决定对龙岩市金沙河与汀江水系连通工程、宁德市三河流域城区段河道综合整治水系连通等5个水系连通项目予以中央补助,共补助金额2.68亿,无论项目个数还是补助资金均为全国最高。”陈明忠如是说。

福建雨量充沛、水系发达,水水资源得天独厚,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去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的决策部署,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福建水利正从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向生态水利迈进。”福建省水利厅厅长尤猛军指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有了良好开局,但我们也意识到,它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模式,没有成熟经验。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规划怎么衔接?设计怎么提升?资金怎么整合?工作怎么推进?希望通过这个会议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借智借力,寻求解决。

2015年以来,宁德积极响应全省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的部署要求,把生态作为治水兴水的核心追求,启动霍童溪九都段安全生态水系试点建设,并在全省率先完成试点工作。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在会上表示,过去的五年,是宁德水利发展最快、投入规模最大、建设任务最重、目标实现最好、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实践证明,只有用生态的方式来治理河道、河流才有灵魂,才有活力,才能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人水和谐的人居环境。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福建省水利投资集团安全生态水系建设PPP模式合作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新签漳平市“一江两岸”及生态水系建设项目、龙海市水利水务合作项目、政和县水利水务合作项目、连城县生态水系治理及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总投资达110亿元。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水利厅、省财政厅、环保厅、住建厅、林业厅领导,省水利厅机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及厅属有关设计单位技术骨干、各设区市水利局及平潭综合实验区农发局局长,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所在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等共100多人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