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生态科考8月走进习水

11.07.2016  14:27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员深入保护区进行科研考察(资料图片)

昨日,记者从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会上获悉,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林业厅、贵州省工商联共同主办的美丽中国·生态科考大型生态公益跨界科考活动,将于8月底走进习水县,对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考察。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贵州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有51911公顷,南与四川古蔺县相连,西与赤水市接壤,保护区内生态良好,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初步查明各类动物1537种,其中兽类有74种,占贵州省兽类总数的54%,包括藏酋猴、黑熊、灵猫、班羚等;国家保护植物有23种,如南方红豆杉、伯乐树、桫椤、楠木、鹅掌楸等。

据悉,本次跨界科考活动,除有关专家学者外,还将邀请国内的一些媒体记者参与,科考队将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文生态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考察,对于保护现有濒危生物种群,恢复大型猫科动物群落,促进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文化保护以及旅游开放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人士介绍,这里也是贵州最可能存在华南虎、金钱豹这类大型猫科动物的地区之一。“以前的调查资料曾提到过,保护区内曾有华南虎和金钱豹活动的踪影。

遵义晚报记者在《贵州科学》中查阅到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关华南虎和金钱豹活动的记载。当中记录了当地一些村民发现老虎和豹子的事件,“遇虎”最晚的描述是在2000年,有村民亲眼看见一只老虎,并发现了大量足迹。而有关金钱豹的信息,保护区周边的多个村近年来不时有报告称:有村民发现金钱豹的身影,甚至还有村民亲眼看到放养的山羊遭到豹子袭击。

据了解,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多次组织人员,携带野外红外相机深入保护区,寻找华南虎和金钱豹的踪迹,但都无功而返。“希望这次跨界科考,能有所发现。”这名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