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的新生活和新机遇

20.07.2016  19:12

我们这个村开门就是山,人均耕地不足0.3亩,种一年田、借半年粮,如果粮食不够还要到山上挖野菜吃。”岑明禄说,“靠山吃山,村民皆是‘烧炭翁’,因烧炭户均毁林0.5亩/年左右。

家住云贵高原贵州贵定县关口村破瓦组的岑明禄,14岁便跟着父亲烧炭,以换取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

记者走访岑明禄所在的破瓦组村寨,不时看到一片葱郁的次生林里夹杂着几块有如刮了鱼鳞的光秃山坡,旁边有几口“烧炭窑”。在这个2008年通电、2015年通毛路的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地,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500元。

得益于国家新一轮生态移民扶贫搬迁政策。今年7月初,岑明禄搬进由政府免费修建的城镇移民小区。小区环境宜人,学校、超市、卫生院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周边的近万亩良田和30余家蔬菜、茶叶生产企业,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小区附近就有一条联通西南与改革开放前沿地广东省的高铁。

据了解,像岑明禄这样需生态移民搬迁的群体,“十三五”时期,全国有1000万人口,覆盖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

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培训宣传中心主任黄承伟说,我国大部分贫困区和生态脆弱区在地理分布上有很强的耦合性。贫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我国必须走“绿色减贫、绿色发展”的路子,生态移民搬迁是我国探索绿色减贫与生态保护的重要路径。

改善“生态移民”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正成为相关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十三五”期间,贵州将对130万生态搬迁户的原有耕地和宅基地实施退耕还林、发展经果林等项目,甘肃将对50万生态搬迁户的原居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广西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明确,生态移民工程要与退耕还林、生态环境治理等工程相结合,实现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的“双赢”目标。

贵州民族大学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教授孙兆霞认为,5年内,我国陆续将1000万“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人口搬迁至生态较好、交通方便、就业机会多的地区,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而生态移民搬迁不仅为世界绿色减贫做出了贡献,也为国家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当记者离开贵定县破瓦组村寨时,岑明禄等8户生态移民户还在拆迁山坡上的“旧居”:岑明禄等移民户经过商议,看准时蔬、经果林的市场价值,打算将复垦出的12亩土地与全寨10亩山腰田,统一发展成为经果林、蔬菜、西瓜种植等,并约定禁伐森林烧炭,保护迁出地的生态环境。

他们说,搬出来就意味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发展机遇。(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