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学院《生态经济学》课:就业创业先关注生态
肖良武在给学生们讲授《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8月29日下午2点,在贵阳学院里,一节《生态经济学》课吸引了11级电子商务1班50余名学生的眼球。这堂课的主讲人,是贵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生态文明中心生态经济研究所所长肖良武。
近年来,贵州全省上下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要求,勇于探索、创新实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初步走出了把生态与发展统筹起来、统一起来的新路子。为了帮助学子们厘清生态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贵阳学院率先开设了《生态经济学》这门课程。生态经济学,都在学什么?当天,记者也跟着高校学子们做了一回“旁听者”。
“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经济既符合实际情况,也是谋求经济转型的一大出路。”谈到为何会开设这门课程,肖良武解释道,发展生态经济是一个大的趋势,让学生们尽早树立这个意识,关注生态生产、生态消费,在以后的就业和创业中,他们就会增加对生态的考虑。
为了给学生们解释清楚设置这门课的初衷,肖良武打开了话匣子:“大家知道么,我们这套教材可是自编的!从2010年开始,我和学院老师、博士生组成一个团队,用一年多时间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多次社会实践、走访不少环保专家和企业,最终讨论出课程提纲,并开始动笔撰写教材《生态经济学》。2013年,教材终于完成;去年9月,《生态经济学》的课程才正式开设。”
教材系统介绍了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内涵和意义,生态产业、生态消费等内容。“要说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结合了贵州的实际情况和地域特色。”肖良武说,贵州属于欠发达地区,所有当初专门用一章来介绍“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聚集度低、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不足、生产技术落后等问题。为此,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需要从五个方面入手。这五个方面分别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增强产业集聚能力,提高区域产业聚集度;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技术革新,促进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进行制度创新,从制度层面上为生态经济建设提供保障。”
具体到三大产业的生态经济上,肖良武一一阐述——
“贵州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92.5%,应合理开发山地农业,建立林地复合生产经营机制,搭配进行林业、农业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生产;将特色农业作为山地农业发展的重点,如种植山地经济作物”;
“在工业上,生态工业模式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作为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活动的基本原则;同时,将事后治理变为事前防范,在生产设计阶段,就将减少污染作为生产经营的前置标准,通过对工艺、设备、原料和产品进行环保化、循环化和生态化的设计,来实现节能、降耗、减轻污染的目的”;
“在三产服务业上,贵州可凭借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利用多民族特点,开发原生态民俗家居旅游模式;或由村民进行入股、成立原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发当地的原生态旅游资源;或通过政府的统一协调组织,树立本地区的原生态旅游品牌,带动本地区原生态旅游发展”;
……
精彩而实用的讲述,让听课的学生们目不转睛,手边的笔记本早已密密麻麻记满了知识点。
“我们所读的电子商务专业,正是通过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用电子手段进行商业活动,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是一种生态的经济形式。”该班学生王滟滟说,学了这门课后,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有意思的是,这门课将以社会调查的形式进行考核,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实践,我们会得到更多启发。”本报记者 彭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