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铺就回家路

22.01.2016  14:58

               

形同母子的彭云秀和陈云

  救助站,不仅是流浪乞讨人员的临时救助场所,更面向所有遭遇困境的求助者开放,为他们提供临时食宿,并给予返乡救助。

  坐落于红桥新区石龙村的市救助管理站内,每天都会上演一幕幕故事。这里,有木讷的表情,有稚嫩的脸庞,更多的则是工作人员为了帮助遭遇困境的人忙碌的身影。今天,本报记者就给大家讲讲救助站里发生的故事。

  几经辗转,送迷路老大娘回家

  1月12日中午,一名迷路的老大娘被民警送到市救助站。

  经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耐心询问,老人说自己叫苏友珍,是毕节七星关区人。几个月前,在水城一家煤矿打工的儿子杨贵荣,将她从老家接来居住,当天早上出门后,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大娘,您儿子家住哪儿?”工作人员问,老人答不上来。

  “大娘,今天您就住在我们这儿,明天我们再帮你联系你儿子,好吗?”一听工作人员这样说,苏大娘失声痛哭,嚷着要回家。

  见状,工作人员只得引导苏大娘,让她回忆儿子家周边的环境。苏大娘说:“在广场边上。”工作人员又问:“广场大不大?周边房子多不多?”苏大娘说:“广场的山上有人唱山歌。”大家初步判断苏大娘住在德坞白鹤广场或双水广场附近,于是,工作人员褚玉香等人便开车载着苏大娘前往。

  16时40分,一行人来到白鹤广场绕了一圈,苏大娘先说是,后来又说不是。难道是双水广场?那大娘又是怎样来到八一军分区附近的呢?经询问,苏大娘说: “我侄儿家在放珠场,今天接媳妇办酒,儿子吃酒去了。”毕节七星关区有个放珠镇,得知这一信息,大家找到放珠镇一名卫计工作人员,请他核实当地是否有苏姓人家办酒席,并把苏大娘走失的信息告知他们。

  18时许,终于接到苏大娘儿子打来的电话,他家就住在玉舍新街广场附近。地点明确了,一切就好办了。褚玉香等人又带上苏大娘驱车往玉舍赶。一路上,苏大娘晕车呕吐走走停停,褚玉香细心地照顾着。

  18时50分许,大家见到了早已在玉舍新街边等候的苏大娘的儿媳王忠英。

  原来,杨贵荣11日去放珠镇表哥家吃酒时,原打算带上苏大娘的,可她当时不愿去。12日,就在王忠英带小儿子去看病时,苏大娘又想去了,便一个人从玉舍乘车来到八一军分区路口,之后,就迷路了。

  “我母亲不识字,要不是你们,她找不到我们,我们也不知道她去了哪?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们!”办完交接手续,王忠英拉着褚玉香的手感激不已。

  多次离家,少年在这里得到温暖

  “彭阿姨,你们那下雪了吗?我们这下雪了!”

  “没下,就是有点冷。你要好好听话哈!”

  “彭阿姨,你要多加点衣服,我会听话的!”

  如今,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彭云秀仍和她救助过的四川籍少年陈云保持着联系。

  2014年8月的一天,民警送来一个少年。刚开始,少年表现得十分抗拒,不愿提供任何信息。一天、两天、三天……彭云秀等工作人员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晚上给他买宵夜,有空就带他到家里玩。他们的真诚和爱心,渐渐地打动了少年,让他道出了自己的经历。

  他叫陈云,生于2001年,家住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金星乡石鹅村。

  由于父亲好赌,且嗜酒成性,母亲因忍受不了父亲的恶习离家出走。陈云家中有兄妹3个,他是老大,妹妹随母亲离开,他和弟弟则跟着父亲。兄弟俩原本随父亲在织金县生活,2014年6月,陈云因不堪忍受父亲长期酒后家暴,离家出走。他从织金流浪到我市后,被民警发现。其实,陈云此前曾离家6次,每次被送回家就遭到父亲暴打,这是他一直不肯透露自己信息的原因。

  2015年1月26日,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将陈云护送到泸州古蔺县,交给其爷爷、奶奶监管。

  2015年5月的一次QQ聊天中,陈云告诉彭云秀,他又来到了六盘水。原来,陈云跟爷爷奶奶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由于没有当地户口,学校不接收其入学,于是他再次离家出走。得知这一情况,彭云秀立即向救助站领导汇报,随后将陈云接到救助站。

  期间,工作人员在精心呵护陈云的同时,不断加强与泸州市救助站的沟通,请他们帮助陈云协调解决户口及就学问题。7月24日,泸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来到我市,将陈云接回。

  陈云走后,救助站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回访,得知他已被送回爷爷奶奶家,并办理了户口,入学读书,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被拐六年,女子终与家人团聚

  2015年4月24日,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罗敏等人开车送一名女子前往六枝救助站。该女子是黔西警方解救的被拐卖妇女,据称叫杨小花(化名),六枝人,今年38岁,因多次被拐卖,患有精神疾病。

  由于求助信息清楚,照惯例,罗敏与六枝救助站通报了护送人信息。可当他们满心欢喜地到达六枝救助站,等候在那里的乡镇干部却说:杨小花根本没有离开过家,人家正在家里种包谷呢。罗敏等人一听,傻眼了。大家分析,女子神志不清楚,其提供的部分信息可能有误,他们又向女子仔细询问了被拐前家里的情况。别看女子平时目光呆滞,但一提起两个孩子,就会十分兴奋,还用手比划孩子的身高。大家想,女子对两个孩子十分惦念,又能一口说出孩子的名字,或许可以从这个线索入手。

  于是,罗敏一行来到派出所请求帮助,终于查到某乡镇户主为李鸿雨(化名)的,有两个男孩名字与女子提供的一致,而且他的妻子走失多年。不过,李鸿雨的妻子叫唐华(化名)。得知李鸿雨的小儿子因病正在六枝特区人民医院医治,罗敏一行立刻带着女子直奔医院。当走进病房,还没有开口说话,病床上的一个男孩就认出了女子,他直愣愣地盯着女子,继而跑上前抱住女子大哭:妈,你跑哪里去了?你跑哪里去了?

  罗敏等人后来得知,6年前,唐华赶集时被拐,李鸿雨一直苦寻无果。终于在市救助站的帮助下和家人团聚。

  记者手记

  有一种感动叫温暖

  在救助站采访的过程中,我多次被工作人员描述的各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所打动。正如同一名工作人员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救助工作烦琐又辛苦,每天迎来送往形形色色的人群,但总有一些事,一些人感动着我,让我倍加珍惜生命的馈赠,用坚强的心面对生活中的荣辱得失。真诚地相信:人间的每一缕温情都是一抹绚丽的晚霞,一道旖旎的春光,把爱放在心里,去温暖别人,就是温暖自己,去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是的,救助站每天都要面对许许多多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群,只有把爱放在心里,才能真情实意地去帮助别人、温暖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