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岜沙寻梦》获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届国际微电影优秀作品奖

14.03.2016  14:30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微电影工作委员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国际传播工作委员会、北京亚细亚影视制作发行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届国际微电影展映盛典,1月2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由贵州大学少数民族影视创作与传播研究中心、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大家摄影、Canon(中国)有限公司联合摄制,贵州大学出品的微电影《岜沙寻梦》从参选的7000多部微电影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届国际微电影展映优秀作品奖。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国际微电影展映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授权,中国国内唯一官方的微电影展映活动,是公益性、学术性的展映活动,具有全媒体、多终端展映微电影作品的特色,具备规格高、作品精、影响广三大亮点。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届国际微电影展映组织工作之高效、征集作品之多、艺术水平之高、审看评委之权威,堪称业界之最。收集到的作品涵盖剧情、纪录、动画三大类别,均体现出题材新颖、故事生动、镜头语言丰富、审美品位高等特点。本次活动影响面之大、传播之广,也是前所未有的。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国际微电影展映征集到的优秀微电影作品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流媒体的推广传播下,将迅速形成影视作品的素材和IP,进一步孕育出优秀大电影、电视剧和网络剧。同时,优秀的导演、摄影、演员等演艺人才将通过征集展映活动脱颖而出,进入公众和影视业界的视野。

据主办方公布的数据,本届国际微电影展映面向海内外广泛收集作品。组委会共收集到微电影作品7000余部,其中国内外高校报送6000余部,政府、企事业报送1000余部。所报作品中有港澳台作品100余部,国外作品200余部,分别来自于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英国、法国、韩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经西南大学文学院200余位师生、100余位影视专业人士初评,共计评出入围作品200余部,含国外入围作品18部;又经过20多位国家级影视审查委员会成员、艺术家的终评,评出优秀作品70部,国内作品63部(港澳台作品1部),国外作品7部。影片《岜沙寻梦》能在这7000多部影片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优秀作品实属不易,这不仅仅是我们团队的好运,更重要的是实力的体现。

微电影《岜沙寻梦》是由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贺祝平教授担任负责人、制片人,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朱一民执导,著名摄影师漆星拍摄,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2级,2013级和2014级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影片。拍摄从15年8月20日开机到8月28日杀青,历时八天完成。影片虽是一部微电影,主要演职员队伍均是在校学生,但这绝不仅仅只是一部习作或是一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而是一部高起点,专业性的微电影。团队成员均长期从事影视艺术表演、导演的创作、研究,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电影、电视片等艺术大奖,具有丰富的影视表导演创作、研究经验,同时具有扎实的影视理论基础。此次影片拍摄的所有参与摄制的创作者理论联系实践,克服重重困难,拍摄出精品影片。

本影片为贵州大学校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影像采集与制作》专门项目内容,创作拍摄融合贵州黔东南侗族苗族地区风俗民情及其历史文明的微电影、纪录片,展现民族团结和谐、勤劳勇敢、共创美好生活的情怀,深层次挖掘人民质朴、淳厚、真挚的人性特征,以及古来有之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意识。对推动贵州文化建设,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都市女孩为了寻找失踪多年的弟弟,通过种种线索的指引一步步深入岜沙古苗寨,在当地人的帮助之下,找到了收养弟弟多年的爷爷并与弟弟相认的故事。影片带领我们走进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岜沙苗族,其聚居地岜沙村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仅有两千多人,和外界的接触少。这里植被完好,古树参天,至今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在岜沙,还保持着男耕女织,稻作为生,狩猎为伴,信奉树神和太阳神的传统遗风。因为没有太多外界扰乱,在岜沙可以感受到远古的文明气息和浓郁的原生态特色。影片中的演员均是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在校学生,岜沙寨老本色出演,为影片增加了亮点。影片生动展现了世界上最后一个抢手部落,用镰刀剃头的成年礼和膜拜图腾对先祖的敬畏。故事情节扑朔迷离,线索环环相扣,观赏性极强。

短短八天的拍摄时间过得很快,而留给每一位参与创作者的思考却是深沉的。在这八天里同学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上的技能,更多的是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如何对待工作的态度。这一路我们经历了很多艰难险阻,在设备缺乏,不具备拍摄条件的情况下,创造条件也要上。在拍摄环境特别糟糕的情况下,想尽办法也要上。剧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坚定的相信好事多磨,我们期待着影片的精彩呈现,期待着所有人的关注目光,期待更多人通过我们的影片了解岜沙,走进岜沙,去感受最古老的苗寨部落。

                                                                                                                                                                                                                                                                                                                  通讯作者:黄飞——贵州大学艺术学院2013级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