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水土拔穷根
早春时节,站在江口县骆象村山头上放眼望去,昔日的荒山秃岭已变成了立体生态区,满山遍野的茶叶,一排排整洁漂亮的房屋,犹如一幅秃山披绿帽的田园山水画卷。当地农民王进华告诉笔者:“这一切,都是县水务局实施小流域治理带来的。”
近年来,该县在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中,围绕“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治理坚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培育产业相结合,实现了“山变绿、人变富”的目标。
据了解,治理前,骆象整个山坡光秃秃的,种植庄稼也是“十年九不收”,一遇暴雨,洪水肆虐。据当地村支书吴南锋介绍,骆象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治理前水土流失面积1.4万亩,占总面积的72.7%,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量耕地消失,再加上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经济结构单一,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人均收入低下,七成人都外出务工,贫困是骆象人的真实写照。
面对这一现实,县水务局认识到只有治理好水土流失,才能改变该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县水务局加大了项目争取力度,争取项目资金350万元,实施完成了骆象村8.8平方公里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实行村民自建,治理坚持对集中连片的坡耕地重点建设福鼎大白茶园730亩,配套机耕道856.5米、生产便道2971米;坡面水系建路带沟1141.7米,建设蓄水池6口,沉沙池6口,消力池1口;流域内剩余耕地采用保土耕作措施完成保土耕作2053.2亩;疏幼林地、荒山荒坡采用封育 治理措施 恢复封育治理10416.6亩。
“现在每亩水稻的产量可以达到五六百公斤,比治理前高出了近一倍,尤其治理项目植物措施采取种植茶叶,为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路子。”一位村民满脸愉悦地告诉我们。
项目实施后,外出打工返乡种植茶叶的人多了起来。肖仕明放弃在广东月薪5000元的工作,带着几年的积蓄回乡创业,如今他和他的合伙人拥有茶园120余亩,茶园进入生产期后收入可达数十万元。
如今,除了肖仕明这样的茶叶种植农户外,骆象村还成立了骆象茶业有限公司,引进梵净茶业有限公司、净园春茶业有限公司和锦华茶业有限公司等较大的茶业生产种植企业,先后建立了大型茶业基地15处,茶园总面积1.3万亩,可采摘茶园7500亩,拥有4家茶叶加工厂,实现年产量可达500吨,产值达2000万元。
杨茂华告诉记者,目前在骆象村1000多户村民中,有900多户从事茶业相关产业,2015年人均年收入达到了7000余元,高出了全县农民人均水平。
在村民肖大顺家,记者看到他家的房屋翻修一新。肖大顺除了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社分红外,还在茶园做技术员,每月有工资2500元。“在家就能务工或创业,已经不用像以前一样外出打工了,除了能挣钱外,还能照顾年迈的母亲。”肖大顺说。
在骆象村的主街道上,2000多平方米的茶文化广场格外吸引眼球,一个正在向白色杯子里倒茶的红色大茶壶已成为村里的标志性建筑,茶叶已经成为这个曾经贫困的村落一张傲人的名片。
江口县水务局局长潘贵君告诉我们,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使严重的水土流失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几年来,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025万元, 治理水土流失 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84.8%。同时,小流域气候逐步形成,当地群众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群众收入也在逐年增加。(刘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