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十二.五”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规划实施顺利完成
(水利厅 马明先)
贵州地处西部的云贵高原,地形向东、南部丘陵平原过渡的阶梯状斜坡地带,是岩溶地质的强发育区。全省地貌的基本形态是山地和丘陵地,间插着少量的山间盆地与河谷台地,其中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2.5%,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岩溶地貌分布广的内陆贫困省份。同时,贵州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充沛,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200多mm,但因受全省经济欠发达因素的制约,水利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严重,抗御洪旱灾害能力十分脆弱,目前已成为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扶持下,经全省各族人民的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建设成一批水库大坝工程,这些水库工程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数水库工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限于当时勘测设计技术、施工手段和财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水库的质量和建设水平都不高,大多以就地取材、肩挑背扛的人工方式填筑形成的土(石)坝;而在此后几十年的运行中,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维修养护不到位,使工程小病积为大病,导致水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水库工程的兴利效益作用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而且已造成大坝的严重安全隐患,危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迫切需要进行除险加固工作。
自“98长江大洪水”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1999年开始,国家水利部、发改委、财政部先后多次组织编制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2000年-2013年期间,根据中央的安排和部署,贵州病险水库治理项目实施顺利完成。
截止2013年底,全省已建成的小(2)型以上(即规模以上)水库共2308座,总库容430.07亿m3,其中以农灌、城镇供水为主的水库1997座,总库容23.32亿m3。
水库工程总数(水利普查成果)
2011年(即十二五期),贵州列入国家第二批专项规划的病险水库治理项目共为829座,其中:中型4座(中央按流域机构核审的概算投资80%补,其余由地方配套),小(1)型66座(中央负责53座按450万元/座补助,地方负责13座),小(2)型759座(中央补助项目410座按240万元/座,地方即一般项目349座)。用三年的时间(2011-2013年),已全面完成了规划内的病险水库项目治理计划目标,截止2014年4月底,实际治理完成837座,比规划总数多7座(其中小(2)型多8座,另有1座中型尚未实施),实现了省委省政府要求的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同步实施完成的规划预期。比水利部、财政部要求的“一般小(2)型项目于2015底前完成”进度计划提前一年半的时间完成。
为确保治理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要求,水利厅、财政厅联合颁发了《贵州省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贵州省水利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规定,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强化项目建设监督,保障工程资金使用安全、建设质量安全。在历次水利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对项目建设实施的稽查或专项检查中,得到了肯定和好评。
病险水库治理实际到位投资。十二五期间规划治理的829座病险水库项目,实际到位投资19260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26450万元,地方配套投资66156万元。截止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面完工,并已作了水库的蓄水验收,投入运行使用。
贵州省小型水库为全省农业粮食生产提供灌溉服务,也为防御洪水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当地集镇居民生活用水和乡镇企业用水的可靠水源,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据统计,829座病险水库治理后,将新增恢复防洪库容7467万立方米,保护下游耕地91.3万亩,保护人口92.8万人,年新增或恢复防洪效益5241万元;恢复和新增兴利库容16728万立方米;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61.5万亩;新增城乡居民供水3622万立方/年。
(经过除险加固后的水库大坝面貌)
2014年9月,根据财政部《对全国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并对新出现的小型病险水库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的函》(财建便函〔2014〕73号),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组织财务和水利专家,对贵州省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评估专家组对贵州病险水库治理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结论如下:
贵州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后,总体上看,大坝能安全稳定运行,恢复了蓄水,防洪标准提高,泄洪能力明显增强,消除了大坝安全隐患,达到了除险加固目的,蓄水、供水等综合效益显著。
除险加固项目整体效益显著,最终绩效得分91.36分,评价等级为“优秀”。其中:省级绩效指标得分为24分;项目绩效指标得分67.36分,其中:技术、财务专家评审得分为53.68分(168个项目平均得分为67.1分×权重80%),公众评议得分为 13.68分(3360份公众评议平均得分为68.39分×权重20%)。
这些水库经过除险加固后,大坝的安全隐患得到了根除,一方面解除了因水库病险而不敢蓄水或蓄不起水的窘境,另一方面提高了水库的防洪保安和蓄水能力,恢复了水库工程的兴利功能效益。对于保障重要城镇与工程性缺水严重的山区供水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农业稳定生产的基础支撑力,提高了抗旱灾保民生能力。实现治理一座水库,润泽了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