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做好事的张显洋
读着孩子们的来信,张显洋一脸幸福。杨维波 摄
今年56岁的张显洋,拖着一条残腿,却长年“痴迷”于做善事。4年时间里他跋山涉水走遍千家万户,历尽千辛万苦,为困难群众送去无微不至的关心,资助了3000多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用行动感化了一方百姓,被当地人称为“做好事着了魔的人”。
身残 勤且弥坚
张显洋出生在安龙县平乐乡顶庙村苏家庄组一个农民家庭。年少时,他因发高烧打针导致左脚掌萎缩,残疾伴随了他一生。
那时候,张显洋的家极度困难,家里有5兄弟1个姐,他排行老三,一家8口人靠父母打理几亩石旮旯地维持生活。1979年7月,拖着残疾之躯的张显洋在平乐乡艰难地读完小学后,到16公里外的兴隆镇中学读初中。因家穷租不起房,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7点才回家,中午没吃饭的地方只有挨饿。科任老师看他腿残疾,腾出一间房子免费给他住。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他每晚点着煤油灯学到深夜,初中毕业后就弃学经商。
弃学后,张显洋先后搞过养鸡、养鱼等产业,在餐馆、建筑工地当过小工,也批发过小商品,还与弟弟到贵阳批发洗衣粉。虽然能吃苦,但因不懂技术和做生意的门道,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苦难磨砺了张显洋的坚强毅力。1984年,他到安龙县城塔山路口摆地摊卖葵花和花生。由于能吃苦耐劳,他的地摊生意慢慢有了起色,逐渐开始经营小百货。
转眼,张显洋已35岁,成了大龄青年的他一直认为婚姻对他太遥远,可在他摊位附近,一个叫崔荣琴的23岁姑娘却被他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精神打动,不嫌弃他是残疾人,毅然在家人的极力反对下向他抛出了绣球。
谈了5年恋爱,女孩的亲友们反对了5年。女友一家人的反对让他心里一直矛盾着。最后,他下决心对姑娘说:“你家3个兄弟和父母,如果有一个不同意都不要勉强他们,我们只有分手!”
姑娘很爱他,于是来个谁反对就与谁吵。父亲反对最激烈,她就天天冲父亲发脾气:“张显洋除了残疾,比谁都优秀,有理想,有闯劲,踏实能干,我就要嫁这样的人!”
父亲拗不过女儿的坚持,1993年9月,终于同意他们的婚事。婚后,岳父岳母怕他带女儿回平乐乡下受苦,分给他80平方米土地修房。
有妻子和岳父岳母的相助,张显洋的生意越做越顺,逐渐开始批发糖、烟、酒,到后来批发的货物越来越多。由于夫妻勤奋,经营诚信,生意越做越顺,通过5年努力,终于在县城郊区修起了占地80平方米的房子。
1998年,张显洋的大儿子张红到了读书的年龄。他一心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决定到兴义市发展。到南环路租房时,夫妻俩仅有8000元,因他生意场上讲诚信,人缘好,老板们不断给他赊货批发,让夫妇俩在兴义勉强安顿下来。
张显洋说,学会做生意,首先要学会做人,要讲诚信,不诚信,逼急了,人家上门吵一架,就等于自己给自己在生意场上封了路。他经常到广东顺德饼干厂批发饼干,2003年的一天,老板问他:你经常只批发半车,运费高,亏损大,怎么不装满车呢?得知他本钱小又不想欠账,老板看重他这个人从不拖欠货款,就大胆赊给他8万元的货,要求他10天内打款。他回去后,卖了6天就把款打过来了。
2010年5月20日,他让驾驶员晚8点前送货到贞丰县城,谁知到了晚上10点还不见人影。他很生气,亲自送去,回兴义时已是次日凌晨两点。他说,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晚都要送。
张显洋的诚信和实在让客户很满意,固定客源越来越多,这让他与妻子经营的不足20平方米的“兴希望”百货商店生意一直兴隆,小家庭的生活得以勉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