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秘书”暖民心

15.10.2015  11:37

百姓“秘书”暖民心

———岑巩县开展“暖心秘书”服务群众工作纪实

    “铃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周良东。“喂,小周,我是庙口的老何,一会儿来村委会帮我带点盐巴来。”连接了5个代办电话,电话逐渐安静了,周良东也出门开始他新一天的工作。

    在岑巩县,像周良东这样,不分时段接办群众“大事”的“暖心秘书”遍布全县80个行政村。

    “小康秘书”铺就群众“致富路

    大有镇大有村张金萍的“锅巴粉”小作坊是“暖心秘书”带富典型之一。在“第一书记” 周良东的帮助下,张金萍注册了岑巩县哥巴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锅巴粉远销全国20多个 省市区,走向了规模化、产业化。

    周良东是大有镇的“第一书记”,也是小有名气的“网络大V”。当得知张金萍的困扰后,主动献计献策,对锅巴粉生产过程进行全程拍摄,然后发到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进行销售,引领她迈入“电商”时代。

    “现在,我用微信做生意,又轻松又便捷!销量至少是过去的5倍多……”提起锅巴粉,张金萍就关不住“话匣子”。

    大有镇统口村,在“第一书记”吴章才的帮助下,村民种植的“圣女果”远销港澳台。

    像张金萍这样的个体经营户,借助“互联网+”将各类农特产品远销大山外,直接或间接促农增收570余万元。

    “办事秘书”消融干群“隔心墙

    “没想到我随便说说,你就真的来帮我检查通电线路的老化问题。”注溪镇注溪村黄文德握着驻村干部胡昶的手激动不已。

    在天马镇,天马村的“第一书记”张道美看到有名无实的“天马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她立即向“娘家”州老龄委求援,“娘家”划拨5万元作为“嫁妆”,完善了天马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成为老人们居家养老、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思旸镇盘街村杨佐元家盖新房时烈日当空,“第一书记”夏志然亲临现场“指点”。在岑丰村,“第一书记”万胜林与村民在山坡上填埋自来水管,并测量自来水管道的长度。

    “大事小务帮着办,干部胜似巧媳妇……”民间文艺队自编自导的顺口溜,在乡村传唱着“暖心秘书”服务群众的事迹。

    “跑腿秘书”架起干群“连心桥

    “喂,小吴,我是大坪二组的老夏,我闺女给我寄了些冬天的衣服来,帮我带来一下。

    “小吴”是大有镇异溪村的“第一书记”吴政州,入驻以来,他风雨无阻为群众代办大病救助、户口册、代缴电费及电话费等事项,与群众打成一片。

    “小吴不光是到我们村任‘第一书记’,更是来给我们全村老百姓当‘秘书’的。”谈到“第一书记”吴政州,该村党支部书记谭能明称赞道。

    像吴政州这样的“跑腿秘书”遍及全县,他们将职务、电话等信息制作成“服务卡”发放给群众,将独生子女证、准生证、水电缴费等30余个代办事项细化成“菜单”,群众一个电话,“跑腿秘书”将第一时间把服务送到群众家,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重塑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如今,岑巩县的352名“暖心秘书”遍及整个辖区,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真正让群众得到了“暖心”服务。截至目前,他们入户走访33194次,代办“暖心窝”的实事好事3469件,代办各种证件1132个,协调解决帮扶资金69万元,用实际行动争做老百姓“暖心秘书”。(刘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