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队杯飞跃 缺少两个前提

20.03.2015  18:14

■北京电台体育中心主任焦少波

百队杯是孩子们的杯赛,相当于一个兴趣班。要办好这个兴趣班,需要两个前提条件:校园足球联赛的赛事体系和校园足球的教育链条。

打个比方,多数学生考大学,都是通过初中、高中的系统教育,而不是依靠自学,或者通过上社会上的兴趣班去参加高考。这就好比目前校园足球的现状,整个足球产业链条没有建立,校园足球的体系也毛之不附。校园足球就是体教结合,最重要的环节不是小学和初中,而是高中和大学。校园足球培养孩子踢球,目的之一是扩大足球人口数量,提升中国足球水平。但足球是个系统工程,是一项产业。整个产业链条上,不仅需要运动员、教练员的环节,还需要科研人员、球探、经纪人、场馆运营方、草坪养护专家、俱乐部经营者、媒体转播等一个系统的建立。只要各方面都到位了,它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系统工程。

我们盯着校园足球,不能仅仅盯着校园的足球人口。我们有多少专业人才在从事足球运动本身,足球管理者有多少是进行过系统学习和培训。恰恰是足校培养了大批所谓的“足球人才”。他们没有这些知识和文化,或者是文化水平较低。未来,解决校园足球的出路,不是建立千人和万人足校,那只是培养出更多所谓“足球人才”。而是需要在我国的高校内开设经纪人、草坪养护、运动医学等足球产业需要的专业,回馈到足球产业内,那么整个中国足球的水平才会真正的水涨船高。中国足球不解决这些一般性的问题,家长也不会把孩子送到足球这个产业链中。

百队杯应该成为校园足球的一部分。中国的校园足球存在两个不完整,校园赛事体系不完整,没有真正意义的校园足球联赛。足球教育全链条不完整,没有系统。百队杯未来要建立在这两个完整后,才能有质的飞跃。百队杯应该是校园足球体系的有机补充,定位在北京校园足球的足协杯,就像有中超和足协杯之分。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当务之急不是解决为国家队培养出18个人的问题,而是解决中国国家队18人之外的那些“足球人才”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