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5年年会在我校隆重开幕

10.10.2015  18:37

      10月10日上午,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我校承办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5年年会”在我校15号教学楼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陈改户,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室主任石玉钢,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吴军,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所所长邢广程,湖北民族学院院长戴小明,齐齐哈尔大学党委书记李海红,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法司原巡视员黄忠彩,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赵杰等嘉宾,我校党委书记王凤友,校长张学立,副校长杨昌儒、肖远平出席开幕式,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各专题报告专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有关人员及我校师生代表400余人参加开幕式。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室主任石玉钢主持开幕式。

会议现场(一)

会议现场(二)

      开幕式上,我校校长张学立在欢迎词中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校建设发展的国家民委、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表示衷心感谢,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指出我校作为贵州省民族高等院校,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人才、服务民族地区、促进民族文化交融与发展的重要责任。我校在建校伊始就设有民族研究室,经过多年发展,民族学专业已发展成为我校“本—硕—博”连贯的一级学科。他指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关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积极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成果和智库咨询,为推进各民族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陈改户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陈改户宣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长王正伟向本次年会发来的书面致辞,王正伟会长在致辞中指出过去一年是研究会新老衔接、承上启下、稳步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一年一度的年会是展示学术成果,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年会大家要加强联系、增进了解、激发灵感、聚集智慧、汇集力量。他强调本次年会重点聚焦“一带一路”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体现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时代意识和担当精神,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更多认知,需要民族文化研究者要相互理解和包容,发挥优势所在,积极作为,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的现实需要,唱响人类学民族学声音,不断推进研究会事业发展;研究会要加强自身建设,当好人类学民族学届同仁的联络员、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的助推器、人类学民族学服务决策的智囊团、推进人类学民族学国际交流的领头羊;需要广大专家学者以饱满的热情参与研究会各项活动,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研究工作,坚定政治立场,坚守学术道德,共同建设富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人类学民族学话语体系,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不断把学科发展与研究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陈改户在致辞中向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我校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随后,他就此次年会的召开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把握时代脉搏,紧紧围绕时代主题,开展研究,思考探索,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我国人类学民族学工作向前发展;二是扎根实践田野,学术研究要深入基层,走近群众,丰富社会实践,把理论与田野结合起来;三是学会工作要注意搭建好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决策的桥梁,要在不同群体、不同领域间搭好桥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快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化。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室主任石玉钢主持开幕式

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吴军出席会议

校党委书记王凤友教授出席会议

校长张学立教授致辞

      随后,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教授,教育部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麻国庆教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教授分别围绕大会主题分别作了主旨发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法司原巡视员黄忠彩主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赵杰进行评议。

主旨演讲现场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法司原巡视员黄忠彩主持第二阶段主旨演讲部分

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教授作主旨演讲

教育部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麻国庆教授作主旨演讲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教授作主旨演讲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赵杰进行评议

      我校在64年发展历程中,始终把挖掘、整理、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研究民族历史、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民族研究氛围浓厚,民族学学科特色鲜明。经过数十载的民族学学科建设,民族学专业成为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成为“本—硕—博”连贯的一级学科,民族学人类学的科研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此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00余篇,在接下来的议程中将开展专题会议、学术研讨等一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