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以“闯关破障”的革新迸发“才尽其用”的活力
中央组织部近日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修改“绿卡”审批管理办法,降低“绿卡”申请门槛,加大吸引海外人才的力度。这一着力扫除身份障碍、打破体制壁垒的开放之举,赢得公众赞誉,也启示着我们,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应更加注重创造条件、营造环境、优化机制,以“闯关破障”的制度革新迸发“才尽其用”的创造活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近年来,从中组部牵头总抓的“千人计划”到教育部的“长江学者计划”、中科院的“百人计划”;从北京的“海聚工程”,到湖北的“自主创新双百计划”、江苏的“双创计划”,我国先后引进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并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相互衔接的引才体系。当前,在海外人才“来得了”的目标业已实现之际,“待得住”“用得好”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实现海外人才“待得住”“用得好”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而体制机制的活力往往源于改革创新。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动力之源,才能不断冲破束缚海外引进人才发挥作用的各类“瓶颈”;勇于在制度设计层面“闯关破障”,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海外引进人才的创造活力,释放其创新潜能。
具体到实践中,打破僵化单一的考核机制,建立丰富多元的评价体系,是重要的“突破口”之一。对于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应当逐步探索建立起与国际接轨、更加灵活的考核体系;并根据基础科学研究以及科技研发的不同特点,建立起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奖励标准,避免急功近利、重数量而轻质量、重应用研究而轻基础研究等错误的考核方式对正常的学术研究产生冲击。
同时,人才引进和科研工作中也应着力破除“行政化”的管理机制,推动建立富有效率、充满活力、更加开放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鼓励社会化、市场化的主体参与到人才引进与配置之中,让海外引进人才在公平、高效的市场化配置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坐标”,进而最大化地实现个人价值。还应大力铲除横亘于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引进人才的权益保障等多方面的各类“关隘”,以务实之举优化创新创业“软环境”,为海外引进人才施展才华拓展更为广阔的天地。 (记者梁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