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部分进口食品没有“身份证”
青海新闻网讯
如今,在街头小店、超市都能看到各式各样进口食品的身影,“不二家”“费列罗”“张君雅小妹妹”等都是年轻人熟知的品牌,“三鹿奶粉”事件后,进口奶粉更成了年轻妈妈们的首选,一跃成为进口食品中的领头羊。但是,街头小店、超市出售的进口食品,真的是漂洋过海的洋货,还是张冠李戴的冒牌货?
省城部分进口食品没有“身份证”
近日,记者走访了省城几家大型超市,超市内均设有进口食品专柜。85%的进口食品包装上贴有“身份证”—白色中文标签,注明了食品名称、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生产日期、贮存条件、原产国国名或地区区名、经销商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等。15%的进口食品没有专门的“身份证”,几行中国字直接打印在写满外国文字的包装袋一侧,包括生产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导购员告诉记者,超市内明确标明“进口食品”的商品全部都是进口的。
在一家进口食品店,记者发现,只有一半的商品贴有“身份证”。记者购买了一盒韩国巧克力棒,整个包装盒上全是韩文,没有一个中国字,唯一能看懂的只有两组数字,一是“52g”,一是“15.06.30.”。水井巷一家进口食品店的情况也如此。对于“从哪进口”的疑问,店主给出的回答是—我有我的进货渠道!
在兴海路市场,购买水果时,老板向记者推销来自越南的榴莲酥,30元一盒。包装袋上,除榴莲的图片和密密麻麻的越南文字外,还有两行中文的生产厂商地址,地址显示为越南。水果店出售进口食品,不禁让人疑惑:它真的来自越南吗?
购买进口食品多出于安全考虑
在超市,经过进口食品专柜时,不少顾客会停下脚步,挑上一盒饼干、巧克力,或是几罐可乐,这当中青少年和青年人居多。
“购买进口食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食品安全考虑。”27岁的小陈说,同一类食品中,她会优先选择进口食品,总觉得进口食品好吃、安全放心。除在超市购买外,更多时候小陈在网上购买,会比超市便宜一些。她说,网购来的进口食品很多没有贴中文标签,她没有在意,也很少关心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前不久,杨先生在一家进口食品店购买了一盒日本巧克力,包装精美,但没有贴中文标签,还好杨先生的妹妹看得懂一点日文,告诉他巧克力很快就要过期了。杨先生说,有的进口食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味,相对来说味道会清淡一些,但价格会比国内食品贵得多,并且不同的店价格有差异,至于食品质量,谁也说不清楚。
真的是进口食品吗
“你看,这写的是进口食品,可生产地明明就是国内的城市!”在五四大街一家进口食品店,一名顾客质疑,包装洋气、贴着国外商标的商品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货,能称为进口食品吗?而登录一家购物网站,输入“进口食品”,立刻会搜索出上千种食品,有的称“原装进口”,有的称“百分百进口”,有的称“天然进口”,看得人眼花缭乱。
究竟什么样的商品才能称为进口食品呢?记者查阅文件后了解到,产地在国外,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文标志并在国内销售,外包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这类商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口食品;原料由国外厂家生产,国内厂商进行包装和经销,包装上对产品的成分、配料等有较详细的标注,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这类商品属于国产食品;包装上是以外文为主,由国内的厂家进行分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这类商品则不确定,可能是进口食品,也有可能是冒牌货。
西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监督处处长杨成刚介绍,去年,针对进口食品,西宁市开展了一系列检查,查处了一些冒牌货,被称为“贴牌货”或“仿走私货。”这些商品的外包装上写着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打开一看,就是血统纯正的中国货,消费者一不小心就花大价钱买了冒牌货,甚至是不合格产品。
工商部门:无“身份证”一律视为三无产品
根据国家《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事先经过审核,标签内容必须包括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等,这些信息必须是中文黑色字体。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不允许在国内销售。
“没有"身份证"的进口食品,一律视为三无产品。”杨成刚说,进口食品进入流通环节的第一关是超市,以往的检查表明,大中型超市出售的进口食品有中文标志、进口报单、进口质量证明等,并建立了完善的索证、索票制度和档案制度,约束产品质量。而一些小型超市、街头小店出售的没有“身份证”的进口食品,表明没有正规的经销商,如何混入国内难以说清,还很可能是三无产品,质量更是难以保证。
对此,杨成刚提醒消费者,进口食品的包装越来越华丽,消费者购买时千万要擦亮双眼,检查“身份证”,留心保质期,索要发票。一旦发现无“身份证”的进口食品,请立即拨打12315投诉。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