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经信委: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实现新跨越
在全省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暨全省第二次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省领导为受到表彰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芦晓娟摄
7月18日,在我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时期,全省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暨第二次民营经济发展大会隆重召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第一次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以来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刻阐述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对民营经济大发展再次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提振了精气神,凝聚了正能量,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是推进民营经济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实现新跨越,是下半年乃至未来几年全省的一件大事,也为各级各有关部门开展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
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已成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
全省第一次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13年,全省民营经济占比突破43%,比2010年提高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3400亿元、民间投资突破5000亿元、市场主体突破120万户、注册资本突破5000亿元。2014年上半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930亿元,增长20%以上;全社会民间投资总额已超过3060亿元,增长30%以上;新增市场主体9.28万户;注册资本新增1038亿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新增就业指标完成全年过半任务并有较大突破,达到43万人。
实践证明,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方法得当、措施有力、效果显著。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省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在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中勇挑重担,是我省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重要突破口,更是我省经济在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困难局面下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发达省区相比,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不够大、主体结构不够优、企业实力不够强、发展环境不够好。如何解决主要矛盾,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是贯彻落实全省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暨第二次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精神的核心和关键。
围绕这一问题,作为全省民营经济主管部门的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对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刻学习领会和深入讨论研究,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找准了措施,将按照“认清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取得新跨越”的要求,坚持围绕提高民营经济比重这一中心,突出改革开放、转型发展两条主线,精准发力、精细服务,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对“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贡献显著提高,奋力争取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突出四大重点任务 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主要矛盾
第一,突出做大总量,不断提高民营经济比重。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仅为东部发达地区的10%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落后将近20个百分点,差距仍然明显,但潜力同样巨大。“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要认真落实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平等”对待,对待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到201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8250亿元,占比达到55%以上,力争202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0000亿元,占比突破65%。
第二,突出调整结构,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政策支持,推动资源汇集,鼓励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的主力,改变传统产业市场主体多、新兴产业市场主体少、服务企业多、工业企业少、个体户多、规模企业少的现状,引导民营经济在“五张名片”、电子信息、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新型建筑建材、现代服务业等省内重点产业领域有所作为。
第三,突出增强实力,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政企银”铁三角,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每季度组织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开展融资交流、项目对接、现场服务等活动,尽可能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为民营经济发展输血、充电。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为目标,引导民营企业实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走产权多元化和资本社会化的路子,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将活力、创造力转变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突出优化环境,不断营造良好氛围。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哪里环境好,哪里就能成为民间资本投资的热土。要打破“规模歧视”、“所有制歧视”,充分提供民营经济发展所需的阳光、雨露、土壤和养分。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注重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落实“简、优、限”,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继续执行的坚决落到实处,需要调整的加快出台新的政策,完善配套实施办法。
坚决落实五大举措 切实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第一,以培育市场主体为主线,千方百计扩大规模。一是促进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实现“顶天立地”。实行精准化培育,排出有条件超100亿元、50亿元、20亿元、10亿元的重点培育企业方阵,在资产重组、项目融资、技术创新、管理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集中扶持,实行“一企一策”、“点对点”的动态跟踪服务,打造大型企业集团。二是促进优强企业和小微企业做精做特,实现“铺天盖地”。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引导创新创优,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围绕“五张名片”等特色传统产业,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利用特色资源,推动企业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促进传统产业扩大规模、转型升级。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金融服务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管理咨询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扎实推进“万户小老板工程”和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中小微企业发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实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大扶持,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领作用,扶优扶强,每年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民营企业的比例超过60%。
第二,以加快非公经济改革为主题,激发民营经济创造力和活力。一是设“路标”,引导民间投资聚焦实体经济。加快制定出台《贵州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清单》、《贵州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改革实施方案》、《贵州省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大政策措施,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鼓励“军转民、民参军”。重点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我省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符合省委省政府重点推动发展的产业领域,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二是撤“路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对民营经济进入原材料、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信息化推进、软件服务、民爆、资源综合利用、园区建设等领域,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外,不设任何限制。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投资项目审批、备案和核准,除国家规定的外,不设任何限制。三是保“路畅”,切实提高执行力。落实省推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国务院民间投资新36条”等中央和省各项政策的统筹协调和监督考核,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走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完善《贵州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清单》的配套政策。
第三,以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引领,提供优质社会化保障体系。一是狠抓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目前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建立贵安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按照“1+10+6”布局,建好1个省平台、10个市州级窗口服务平台、6个重点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健全服务体系,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发展各类检测、设计、咨询、培训、评估等社会服务机构和中介组织。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探索扶持政策与信用评级挂钩的具体办法。二是狠抓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升。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服务奖励和服务补贴等方式,引导专业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拳头”产品,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加大对小微企业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的支持。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服务标准和评价指标,引导更多机构为民营企业服务。推进示范带动,加大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报力度,积极推进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强化督促指导,形成服务样板,带动服务平台发展。
第四,以优化服务为抓手,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氛围。一是强化协调服务。充分发挥全省推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和非公经济发展改革专题组办公室作用,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形成合力、共同发力,做好服务企业“加减乘除”法,让政策的阳光“普照大地”。二是强化督促落实。会同有关部门,以“民营经济38条”为重点,督促各项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等,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全省“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的年度目标考核,实行台账管理,季度考核。三是强化政务服务。深入开展“双服务大行动”,以服务民营企业为重点,通过挂钩服务、现场办公、落实回访、集中协调等方式,“上一个、扶一个、招一个”,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完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统计监测体系,以县为单位,按季度提供报表,重点跟踪调度民营经济占比、民营经济增加值、民间投资等核心指标。四是强化素质提升。采用市场竞争的培训资源采购模式,依托“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贵州省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在民营经济组织中开展大规模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创业小老板培训,每年免费培训1万人次。精心组织好民营经济组织经济、会计、统计系列职称评审工作,改善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结构,畅通人才成长空间。建立民营经济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
第五,以扩大开放为重点,大力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一是构建一个平台。继续举办好“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提升“两赛一会”品牌效应,积极探索市场化条件下的办会模式。精心组织旅游商品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会展和交流活动,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举办好“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暨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博览会”,推动国际化发展,扩大影响力,打造贵州特色产业发展的高端平台。二是抓好五项活动。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加工博会、中博会、酒博会、香港中博会、“两赛一会”等境内外展览会、招商推介会等市场开拓活动。指导民营企业抓好产品营销,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在省外设立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和资源基地,在全国重要城市设立贵州特色产品专卖店,开展连锁经营。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开展网络营销、移动营销等新兴模式。培育、壮大出口成长型民营企业,促进企业境外投资。
破解七难问题 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7月23日下午,陈敏尔省长在与省政协委员座谈时,就民营经济发展这个焦点问题,提出当前要破解民营经济“准入难、融资难、政策落地难、审批难、盈利难、用工难、创业难”等七难问题。首先,要着力破解“准入难”,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打破国有垄断,鼓励更多的老百姓办企业,鼓励更多的企业兴产业。第二,要着力破解“融资难”,鼓励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打通金融渠道,解决企业“吃不到、吃不饱、吃不起、吃不好”的问题。第三,要着力破解“政策落地难”,从解决政策“不配套、不知晓、不普惠、不连续”上着手,尤其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3个15万”政策。第四,要着力破解“审批难”,不仅要门好进、脸好看,还要事好办,提高办事效率,满腔热情、两袖清风地为企业服务。第五,要着力破解“盈利难”,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物流成本、劳动力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效益。第六,着力破解“用工难”,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和劳动力培训,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第七,要着力破解“创业难”,鼓励能人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学生创业、妇女创业、科技人员创业,大开方便之门,引导好、保护好全民创业的积极性。
陈敏尔省长提出的问题切中要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我们下一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明确了工作重点。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迅速对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七难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把握改革导向、战略导向、问题导向,找准问题实质,在思想上、体制上、机制上破除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拿出精准化的具体解决办法和措施,下大功夫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
“民营经济是天然的市场经济,是富民经济、强省经济”。当前,全省民营经济大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战鼓已经擂响。全省上下要清醒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以“踏石、抓铁、钉钉子”的精神,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抓实、抓好,不负重托。有理由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民营经济一定会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为实现“中国梦”的贵州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