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大学生眼中的新疆:平实、多彩、交融(组图)
图为YAPM“跟我回新疆”哈密项目志愿者合影,最后一排左一为此次活动负责人之一马星。 YAPM项目“跟我回新疆”提供 摄
图为哈密项目点服饰与手工艺组志愿者和营员的合影,前排中间为维吾尔族姑娘艾克丹?艾尼瓦尔。 YAPM项目“跟我回新疆”提供 摄
图为营员们一起制作手工。YAPM项目“跟我回新疆”提供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8月6日电 (耿丹丹)“库尔班江曾在‘带我回新疆’的讲座上对我们说,‘人们总喜欢用神秘来形容新疆,我却不喜欢这种说法,人们不应该用异样的眼神来看待新疆,而它只是中华大地的成员之一’。外界对新疆的报道或许就是从神秘出发却逐渐走上了妖魔化,我此行来新疆就是试图破除那层神秘的外衣,去看清它浓妆背后的清秀面庞。”8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张婧文告诉中新网记者。
张婧文是YAPM项目“跟我回新疆”的41个高校志愿者中的一个,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以当地民族文化为主题,开展为期10天的活动。
“芽盼(YAPM)”,全称“民族未来文化传承人培养计划”,英文全称YouthAmbassadorProgramforMinorities,是TECC组织下的主要项目之一,成立于2005年,至今已成功运行了7年,共32个暑期项目。
今年7月,张婧文第一次来新疆,说起来这里的原因,她这样说:“因为我本身也是YAPM的成员,之前听了几场讲座,就希望有机会可以去看一看,而且我本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比较感兴趣,刚好有机会,就想去真实感受一下。”
据了解,此次以“跟我回新疆”为主题的YAPM项目,邀请了各行各业的新疆人士或与新疆有密切联系的各界人士走进校园,开展不同主题的文化分享会和暑期志愿项目,提供了一个促进文化间交流和让人们了解新疆的平台。
来自新疆的哈萨克小伙马星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是这次YAPM“跟我回新疆”活动的负责人之一,他告诉记者,这是YAPM项目第一次来新疆,活动包括前期文化分享会、中期暑期实践和后期推广三个部分。
马星说:“今年4-6月,我们邀请了音乐人艾斯卡尔灰狼、舞蹈家玉米提、《我从新疆来》作者库尔班江等12位新疆文化名人及学者在清华、北大、人大三所高校开展了6期新疆文化主题分享会,希望通过他们的经历和所在领域的成就推广新疆文化。”
通过前期的活动,今年5月,YAPM在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上海交大为主的五所高校联合招募志愿者,在近500名报名者中选拔组成40人的志愿者队伍。
马星告诉记者,最惊喜的是大家的反应,“往年可能报名的只有100多人,而今年报名的人数达到400多人,最后选出40名志愿者,大家对新疆的热情和向往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
7月下旬,40名来自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的志愿者来到新疆,在哈密、吐鲁番、阿勒泰等三地开展民族文化调研活动,围绕服饰手工艺、美食、建筑、神话习俗、歌舞等方面,活动形式既包括走访非遗传承人、民族村寨等调研活动,也包括辩论会、演出等。
张婧文参加的是吐鲁番组的活动,在这里,无论是木卡姆传承人的表演,传统的民族刺绣工艺、热情的维吾尔族同胞,还是民族特色美食,都让她改变了对新疆“危险而神秘”的误解。
“来了之后,见到一个更加真实的新疆,这里和其他地方一样,大半夜我们还在街上随意行走,通过彼此交流,我发现各个民族之间是没有隔阂的”,张婧文说,在新疆亲眼目睹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希望传统文化能更好的与现代化融合,让古老的文明有更多创新和发展。
来自北京大学的维吾尔族姑娘艾克丹·艾尼瓦尔是志愿者中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成员之一,她也是2014年新疆高考民考汉的状元,这位维吾尔族姑娘说起此次活动的感受,显得异常兴奋。
在哈密,热爱绘画和设计的她与清华大学陶瓷系的同学组成服饰和手工艺组,他们调研之余,教当地的小朋友做手工,做衣服。
“这是我的第一个大学暑假,认识了很多小朋友和大朋友,感觉很亲切,这10天十分有意义”,艾克丹·艾尼瓦尔说,这里的人们热情、善良,相信今后一定会有更多人能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