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碧江区强力推进城镇绿化提升工程

27.09.2016  15:42

如今,碧江区森林面积达59989.5公顷,森林蓄积量达217.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9.3%,城区绿化面积达到131.43公顷,绿化覆盖798.9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7.47%,人均公共绿地6.9平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中国园林网9月27日消息:2014年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市,2015年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如今,碧江区森林面积达59989.5公顷,森林蓄积量达217.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9.3%,城区绿化面积达到131.43公顷,绿化覆盖798.9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7.47%,人均公共绿地6.9平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一连串的数据递交了全区强力推进城镇绿化的满意答卷。

一直以来,为留住自然生态,碧江区通过绿化、净气、活水、守土、城市美化等工程,强力推进城镇绿化提升工程,如今的碧江,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处处融绿于城,一座绿色生态之城强势崛起。

吹响创森动员集结号

早在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和县级铜仁市、万山特区,设立地级铜仁市,地级铜仁市设立碧江区,之后,碧江区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为载体,吹响了创森动员集结号,围绕绿水青山,创新营造林机制为突破口,以工程造林为龙头,积极推进“先造后补”的造林模式,全区突破“要我造林”到“我要造林”的转变,对造林主体实施“包苗、包栽、包活、包管、包成林”责任制。

近几年来,全区造林面积达37510亩,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补贴金额达1053.3万元。

打响创森工程主战役

主要以绿色发展为主线,坚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林业经济、弘扬生态文化“三个结合”,围绕构建完善的碧江林业生态,在中心城区投入近2个亿,大力实施城区主干道和锦江两岸人行步道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按照“城市综合体”、“社区综合体”、“智慧城市”的理念,把旧城区和新城区的发展融为一体,优化组合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功能,大力促进和支持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建设,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在城郊大力实施重点绿化工程,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乔木树种比例,加快森林生态廊道、防护隔离带建设。

植树造林,苗木先行,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花卉苗木基地2000余亩,年产各类绿化苗木600余万株,保证了碧江造林绿化的苗木所需,还开展了三年生轻基质油茶容器苗“引领示范”基地建设,已建成油茶产业基地7.2万余亩,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实现林业产值7.1亿元。

碧江区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理念,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制定了2016年至2017年林业发展规划,实现林业企业达到8家以上,建成苗圃小镇1个,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或家庭林场42家以上,预计到2017年,全区林业产业产值将达9亿元以上,初步实现了林业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同步提升。

全面提升创森群众参与率

造林绿化三分造七分管,按照“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的原则,将林业用地和25度以上的坡耕地区划为禁伐区、限伐区和商品林区,严禁采伐天然林,对禁伐区内的森林资源严禁商品性采伐,对限伐区的森林资源严格控制采伐指标。同时对国有林和集体林实施分类管护,年森林管护面积达46.6万亩

近几年来,碧江区共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236次,印发宣传资料172.4万余份,在《碧江报》上开办了“林业天地”专栏,在重点林区及主要公路沿线设立永久性宣传牌422块、大型宣传碑43座,张贴宣传标语952幅,组建了一支以林业公安、林政、木材检查、检疫等执法单位为主体的林业综合执法队伍,共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342起,行政处罚297人。在2014—2015年的“六个严禁”专项行动中,共查处林业刑事案件12起,行政案件26起,刑事处罚14人,行政处26人;在农村通过改灶节柴、以煤代柴、以气代柴、以电代柴等措施,狠抓农村能源建设,减轻了森林管护压力,近几年来新建了农村能源建设推广示范村5个,生态电站两座,修建沼气池1.5万余口,改灶节柴近5万户,占了全区农村总户数的85%。

深化林改盘活森林资源

在2007年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已完成勘界确权面积93.8万亩,涉及55634宗地、32137户农户,现已成立了20个林业专业合作社,带动1300多户农户从事林业专业生产,经营面积达13.55万亩。如瓦屋乡洪喜造林专业合作社自2012年4月成立以来,成员已达160余户,承包宜林地营造杉木林18644亩,投入资金2426.3万元。铜仁市兴鑫林业科技公司投入4800多万元,从村民手中租赁5000余亩宜林地植苗造林,铜仁市中冠油茶科技有限公司从村民手中租赁1万余亩土地植苗造林。构建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集体林林权流转7.05万亩,138户林农用2865.16亩林地抵押贷款1170余万元,逐步走上了一条林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三资转换”发展新路,激活了农村资源的市场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