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寻访传统工艺品——“莫奈何”
“莫奈何”制作工艺传承人王桂花正在工作。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11日电 在铜仁市碧江区,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会记得,本地有一种实用美观的工艺品——“莫奈何”。“莫奈何”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跟随碧江区非遗专家在碧江区一小作坊内见到了已经“隐迹”许久的传统工艺品“莫奈何”。现在“莫奈何”已不再是人们用来加工食品佐料的用具,而成为了一种旅游纪念的工艺品。小作坊里,坊主王桂花及两名工人正在用心的加工着,桌上摆放着一些成品和半成品,木质纹理都很好,臼身雕刻画着神态栩栩如生的精美图案。
“莫奈何”制作工艺传承人王桂花介绍说,“莫奈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是用檀木做的,因为檀木的木质很坚硬、很细腻,其他木料都无可比拟。之所以叫这么个奇特的名字,是因为它的槌和臼结构特别,槌放进去后可以自由在里面旋转,但槌怎么也拔不出来,所以叫作“莫奈何”。以前人们通常用“莫奈何”来捣胡椒、花椒。
做一个“莫奈何”,需要28道工序,包括初胚、成形、打孔、上漆等。最神秘的一道工序就是怎么把这个槌放进臼里去,使槌放进臼里以后,永远也出不来。
“莫奈何”臼、槌分而不离,连为一体,却能舂揉自如,捻搓随意,既实用,又颇具艺术观赏价值。目前,生产这种传统工艺的作坊已经很难见到了。
据作坊负责人王桂花介绍: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铜仁曾有不少会做“莫奈何”的人,还有一个有名的木器厂。她的父亲就是工厂的老师傅,其手艺传自她的祖父。王桂花在年迈父亲的要求下,也学上了“莫奈何”的加工技术。她在学习中发现,“莫奈何”的工艺不仅是艺术,更是文化。面对已处于失传边缘的“莫奈何”工艺,王桂花决定将其延续下去。
“我们这个‘莫奈何’是武陵山地区独树一帜的传统工艺产品。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展出受到好评,20世纪60—70年代,铜仁‘莫奈何’由贵州省美术公司负责出口创汇。现在我们将加大‘莫奈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留住这一传统工艺品的制作工艺,让这份文化遗产给我们的城市增加一份美好的回忆。”碧江区非遗专家田晓东说道。(周军)
作坊工人正在制作“莫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