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治”“自治”齐发力 城乡社区治理从独奏到合唱——民进中央2020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
新华社贵阳9月4日电 题:“智治”“自治”齐发力 城乡社区治理从独奏到合唱——民进中央2020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
新华社记者肖艳
如何有效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影响城乡社区治理效能的痛点和难点有哪些?记者日前随民进中央调研组赴贵州开展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全国多地出现了超大型社区,随之而来的是社区治理的难点:居住人口体量大,流动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等。
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片区是一个棚户区改造形成的超大型社区,占地仅10平方公里,短短几年间入住人口已经超过45万人,工商注册户超过2万家。南明区委书记邹杰坦言,由于预判不足,前期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远没有跟上城市的发展速度。
近几年,在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逐步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花果园片区让“数据信息”为“社会治理”赋能,健全政府统筹指挥新机制,推动社会治理迈向智能化。片区现在建成了电梯检测监管系统、油烟监测及明厨亮灶系统、出租屋管理系统试点建设等项目,运用于治安、消防、环境、物业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花果园街道办事处遵义中路居委会书记田碧霞介绍,以数据广泛采集为基础的智慧管理平台,还为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打下了基础。“比如,智慧管理平台开始应用后,每天都会显示老人出入小区的记录,老人家两天不出门,居委会工作人员就上门家访。”
花果园片区的实践说明,城乡社区治理要协调社区各方资源共同参与,借助“社会治理+大数据”手段实现“智治”,以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在现有基础上,还可以着力打破更多部门信息壁垒,规范数据管理和整合,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贵州在全国率先拉开“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序幕,全面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的任务,95%以上实施城镇化集中安置。
组建新社区后怎样让搬迁群众认同新社区?居委会如何产生?基层协商的体系如何建立?……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新市民居住区蘑菇小镇,调研组在考察过程中不断发问。
蘑菇小镇是安龙县易地扶贫搬迁4个安置点之一,入住搬迁群众近8000人,是安龙县打造的第一个“智慧小区”,“雪亮工程”、人脸识别、指纹录入等信息采集,在新社区社会治理和治安防范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提升群众自治意识,当地还结合实际,将参与道德讲堂培训、普法宣传、就业培训等纳入积分评价体系,有效参与的群众累计一定分数后,可到居住区的超市里兑换日用品。
安龙县委书记钱正浩介绍说,在搬迁前,县里把有搬迁意向的群众带到安置点,一起坐公交车去医院、去学校,了解新居住环境,让搬迁群众先“亲城”“乐城”。在组建新社区后,让搬迁群众和当地居民一起参与活动,通过相互之间的交往,让他们“融城”。
在居民代表推选上,对于整寨整村搬迁的,因为原本的社会关系,很快就能推选出居民代表,“插花”搬迁安置的,则是由工作人员有意识地从原本的村干部、退役军人、党员里发掘。“这个过程同样也是在培育和培养新居委会的自治能力和作用。在自治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后,之前的工作人员就逐步退出。自治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放手的过程,要从积极稳妥的角度考虑。”钱正浩说。
调研组认为,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众多,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要逐步提升群众的自治能力,让群众自主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培育社区居民的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居民不仅要享受社区治理的成果,还要为公共事业做出贡献,提升主人翁意识。
在兴义市调研城乡社区基层协商情况时,调研组发现,有的村子为了带动群众实现乡村振兴,通过民主推荐推选出十几位村民为带动全村发展致富的“领头羊”,“领头羊”不在村支两委担任职务,在村子整体规划上,由“领头羊”分片区做群众工作,环境治理、拆偏棚、政策讲解等,都由“领头羊”协助村支两委完成。
“以前是政府干,群众看或是群众被迫参与,现在是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事务都征求群众意见,与群众共商,让群众主动参与,村里该整治的整治了,没有一个村干部被老百姓骂。”兴义市双生村“领头羊”之一李其国说。
在考察过程中调研组发现,目前城乡社区治理存在治理力量薄弱、治理队伍不够专业等问题。
调研组提出,社区治理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社区治理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保证,基层民主政治在社区治理中体现得非常深刻,基层民主搞好了,城乡社区治理才能一起奏出和谐的乐曲。这次调研是民进中央受中共中央委托开展的重点考察调研,除贵州外,民进中央调研组还赴河南开展了调研。
[责任编辑: 栾小琳 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