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有个司法“小诊所”

21.08.2015  07:22

原标题:社区里有个司法“小诊所

又到周二,马丽照例来到位于青岛市华都社区的司法工作室“坐诊”。刚到不久,这间不到30平方米的小屋里人就多了起来,有请她调解纠纷的,有咨询法律问题的,有请她解决家庭矛盾的……

马丽原是青岛科技大学的法学教授,有40余年法律教学和工作经验,而且乐于助人。青岛市崂山区出资建设了以她名字命名的社区司法工作室,免费为周边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矛盾化解等服务。

我每天接触的大多是居民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他们来说都是吃不香睡不甜的烦心事儿。”马丽向记者介绍说:前不久,社区有一户居民,父亲刚去世,孩子们就与继母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不让继母进门。打了110,警察来了发现是家庭矛盾,也没办法管。“后来他们找到我,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他们在利益面前都退一步,做通了两方面的工作,双方签订一份协议书,顺利解决了矛盾。

这样的事情多了,周边居民对马丽更加信任,“马丽工作室”这间小屋,俨然成为群众经常登门的“聊天室”“心理咨询室”和“法律服务室”,居民间的矛盾、居民与物业的矛盾在此得到解决,司法“小诊所”的名声也越传越响。

司法“小诊所”治愈的“小毛病”可谓五花八门,大都与法律有关。埠东社区的王女士2010年租下某公司房产经营旅馆,因路段的关系买卖长期不好,欠缴了房租,公司给她发来了催缴房租和要求违约金的函。按照合同,王女士需支付近9万元违约金。王女士找到了社区“李霖工作室”的律师李霖求助,李霖向她讲解,合同法规定,约定的违约金过高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减少,并据此为其代写了答复意见,最终那个公司不再向王女士要求违约金。

马丽告诉记者,这种给居民指出问题解决路径的事儿,在司法“小诊所”司空见惯。“我们经常帮忙写诉状,别看诉状一般只有半张纸,但如果去找律师事务所就很不方便。我们就住在社区里,居民找起来很方便,而且都是免费的、义务的服务,很受居民欢迎。

我们在社区设立司法工作室,就是为了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烦心事。”青岛市崂山区司法局局长高维臣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我们从2013年开始设立司法工作室,目的就是让群众遇事有个找说法的入口”。

目前,崂山区在城区和农村中心社区建立了15个司法工作室,在社区居委会建立了157个司法工作室,实现了“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网格、重大疑难纠纷不出片区”的目标,为社区和谐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