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福建自贸区:实现海关权力和企业权利的正确归位

20.01.2015  12:49

上海海关学院教授顾佩军接受本网记者专访

人民网福州1月20日电(谢曦 蒋巍念)15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举办的“自贸区建设与进一步扩大开发”专题培训开班。17日,由上海海关学院教授顾佩军带来的上海自贸区通关与监管模式创新做法与经验,对自贸区落地福建之后,企业在经济自由方面是否还存在海关监管、查禁及关税干预,货物是否可以自由进口、制造、储存和再出口这一问题做了解答。

顾佩军认为,自贸区落地福建,可以明晰的是,将会带来海关信息化、智能化、便利化和法治化的转变,这样的“五化”转变将给福建货物通关管理体系带来便利高效、风险可控、简政集约和智能驱动方面的变化。

海关监管简政放权方面的改革简言之就是要“简审批、让事权、放权力”,而制度方面带来的革新将延伸到改革申报、审单、纳税、保税、物流监控、企业管理和稽查制度方面的变化;海关功能方面将会扩大至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租赁、保税维修和保税展示等领域。制度革新和功能拓展将导致海关流程优化重组,实现海关作业规范、高效和透明。

所谓的简政放权,主要指让渡海关管理事权,实现海关权力和企业权利的正确归位,将改革海关作业环节,将刚性监管细则转变为企业可选择、有弹性的规则框架,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企业在通关申报时间节点和申报方式上具有自主选择权,在纳税时间节点与纳税方式上具有自主选择权,符合条件的企业允许使用自己的车辆运输货物,而这些将充分激发、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福建生产性服务业是自贸区发展的重心,海关监管同样面临构建全新的服务贸易改革。自贸区落地归根结底在于如何让企业实现贸易的最便利化,“上海在一开始就创新电子围网来辅助物理围网,我希望福建将来既有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域,又有非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域。又不连在一起,”顾佩军认为电子围网和信息围网一定是将来海关对自贸区实现封闭式管理的最重要手段,这同样可复制到福建。

而这些便利的通关改革最直接带来的积极效果是货物进出口通关时间较区外明显减少,自贸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41.3%,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36.8%。

顾佩军建议,“福建在经贸发展过程中,得考虑到贸易发展方式的变化。”他说,网络贸易是未来21世纪主导型贸易方式,未来网络贸易会产生很多的变化,随着自贸区的落地,它的运行方式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比如过去是通过贸易商买卖,现在是通过个人买卖的,过去是贸物进口,现在是物品进口。通过网络交易贸易将实现物质化,人与物之间发生变化,消费者可直接到产商要物品,中间的贸易环节省去了。

相关阅读:

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福建自贸区要重视立法和人才等四要素

复旦教授剖析上海建设弯路 启示福建自贸园区发展之路

复旦教授孙立坚谈福建自贸园区对台优势:形成让好企业合作的机制

上海专家陆启星:自贸实验区是政府自我革命 刚拉开帷幕一角

上海自贸区研究专家孙元欣:负面清单是制度创新和新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