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坚持“四项原则” 切实消除“空壳村”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3日电 福泉市通过逐村摸底调研,结合实际编制“一村一策”,坚持“四项原则”有效开展消除“空壳村”工作。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福泉市有针对性地“分类施策”,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福泉市“T轴八园”的空间发展布局,科学分析65个“空壳村”的发展基础及发展传统,结合交通、资源、劳动力、资本等区位发展要素、遵循“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商则商”的理念,针对性地明确各“空壳村”的发展定位和产业规划。形成黄丝、龙井等村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开发型,以泉山社区、东南街社区等为代表的服务创收型,以坪山村等为代表的集体土地营运型措施,立足实际,扬长避短,充分挖掘自身发展优势,实现增收支撑产业“一村一特”。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为实现2016年底前实现所有“空壳村”集体经济年可持续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目标,福泉市在念好“商”字经上下工夫,探索利用入股企业、创办公司等方式,盘活用好土地、闲置资产及管理服务等生产要素,将其投入市场,通过高效、规模和品牌经营,产生经济收益,完成资本积累。牛场镇西北街社区和东南街社区尝试利用闲置房屋创办幼儿园及家政服务公司等见效快、收益高的经营手段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坚持持续发展原则。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福泉市着力在“一村一策”上培育村集体经济的“孵蛋”功能,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尽量规避市场风险,不贪大求全,确保“细水长流”。如金山街道泉山社区、陆坪镇福兴村计划利用村级自有地块修建门面房出租,采取管理成本低、收益快且风险小的方式,确保集体经济薄弱的“空壳村”实现稳步持续“造血”。
坚持群众受益原则。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富民强村是此次清零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福泉市在“一村一策”制定上特别注重发动群众参与,努力让群众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金山街道双桥社区计划利用辖区内房地产开发的机遇,创办物业管理公司,实现服务创收;陆坪镇罗贝村计划筹资创办食用菌加工厂、辣椒加工厂等,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覆盖面助民增收,同时调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