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山体滑坡事件救援第二日:不放弃一丝希望

30.08.2014  18:07

  废墟上,几位民警用木棒撑开倒塌的水泥板搜寻被困人员 周文学熊真 摄

    昨日,是福泉市道坪镇“8·27山体滑坡事件”救援的第二天,搜救人员在现场新发现了三名遇难者遗体。目前,救援指挥部正在积极协调救援,决不放弃一丝营救希望。

  记者从福泉市委宣传部了解到,截至29日17时30分,在现场又挖出3名遇难者遗体,遇难人数上升到17人,仍有6人失去联系。22名伤员已得到妥善治疗,暂无生命危险。

  在灾区现场,救援指挥部调集了14台挖掘机进行救援,还有部分人员采取人工挖掘的方式参与抢险。

  参与救援的武警水电部队三支队由参谋告诉记者,被埋者最深位置达10余米,最浅的也有3米多,生命探测仪发挥有限。加上泥土、水挤压废墟下的空隙,人体气味难以被搜救犬闻到。

  此外,滑坡导致房屋发生位移不易定位,被埋者具体无法确认,唯有依靠挖掘机展开拉网式排查。

  由参谋表示,机械化搜救需要集中力量从灾区边缘往中心地带有序推进,还要注意不损伤被埋人员。“我们还要从部队调集更多挖掘机技术经验丰富的战士,补充搜救队伍,决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由参谋说。

  目前,相关部门已成立专家组对滑坡原因展开调查,28日晚,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专家也抵达现场指导救援。

一家七口的爱心凉粉

邻近乡镇的村民送来熟鸡蛋,招呼乡亲们快来吃 张志红 摄

29日上午,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附近,多了个免费提供凉粉的小摊。据摊主罗文学介绍,他是都匀人,在附近的牛场镇做凉粉生意,和英坪村的不少货车司机都很熟。

罗文学看到滑坡的新闻后,便有了送爱心凉粉的想法。29日一大早,他和父母、妻子等一家七口,带着700余斤米粉和几大桶调料,开着面包车到灾民安置点做凉粉。

在现场,罗文学的妻子和母亲,熟练地将米粉放入纸碗中并配好调料。递给受灾群众时,她们不忘安慰村民一句:“多吃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另外,在凉粉摊旁边,邻近乡镇的村民也带来两大箱煮熟的鸡蛋和20件饮用水,分发给灾民和抢险队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虽然带来的帮助有限,但是能帮一点是一点。”一位送鸡蛋的村民说。

一个未接手机 承载亲人希望

得知滑坡发生后,在外面开货车的小坝组村民谭艺彪急忙赶回家中,得知哥哥谭国庆在通知其他村民撤离时,被泥石流埋住。

29日上午,谭艺彪一边引导抢险人员在废墟上进行搜救,一边拿出手机拨打哥哥的手机号码。“手机是通的,但一直没人接听。”谭艺彪说,手机能打通,说不定能根据铃声判断哥哥所处的位置,搜救人员也在加紧挖掘。

随着埋在房屋上面的泥土越挖越少,谭艺彪似乎看到了希望,紧盯着原先房屋所处的位置。但28日中午一场短暂的大雨过后,不少积水渗入垮塌的房屋中。而谭国庆的手机,不知什么原因,再也打不通了。

抢险队员只能单独利用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可能由于被埋太深,一直没有结果。但直到29日18时许,仍没有找到谭国庆。

谭国庆是知道山要垮了,还去通知其他村民及时撤离才被埋的,他救了很多人。”村民曾淑平说,他们虽然不是家属,但是都期盼谭能活下来。

灾难当前 救援第一

27日晚,福泉市英坪村小坝组发生山体滑坡。21时许接到消息后,记者随即驱车往福泉方向赶,从马场坪下高速时已是28日凌晨1点。

在距事发现场数公里的一段道路上,记者看到一些人骑着摩托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行进。一位摩托车驾驶员说,他们都是英坪村人,在附近的牛场镇打工。听到滑坡的消息后,大家才连夜赶回村查看是否有家人被困。

凌晨1点30分,记者与摩托车骑手们到达现场。此时,消防、卫生、公安等所有救援人员都在现场忙碌。虽然到现场较早,但担心影响救援,我们并没立刻展开采访,而是在一旁观察,就这样度过了漫长的一夜。

28日14时许,一条搜救犬对着废墟上一条约10厘米宽的狭缝吼叫。消防官兵将狭缝扩宽到30厘米后,两名瘦弱的战士钻入随时可能发生危险的狭缝中,缓慢地将一位被埋的中年男子拉了出来,可惜他已遇难。

生命脆弱、救援第一,在灾区采访的日子,让我们更加感受颇深。

灾后安置工作 正在有序展开

昨日,记者从现场救援指挥部获悉,目前,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已同步展开。

福泉市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初步核实,山体滑坡事件共造成67户77栋房屋倒塌或被埋,除部分群众临时投亲靠友外,其余均住在安置点内。截至29日12时,己调拨救灾物资猪肉950斤、棉被1050床、雨衣3533件等运达灾区,物质供给充分。本版稿件除署名外, 均由本报特别报道小组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