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推进小康路建设提升示范带动作用

13.01.2015  22:11

    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13日电 为加快推动全面小康建设,提升示范带动作用,福泉市从四个方面着力做好群众小康路建设。

    一是规划引领,设计科学合理。由市交通运输局全面统筹,结合建设任务及工期安排,分阶段做好全市通村油路(水泥路)的规划设计工作。实施“一路一策”,立足长远发展,对通村水泥路建设的地质条件、路基、涵洞、排水进行勘测,对坡度、弯道和错车道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本着节约、简便和实用的原则,进行现场设计,确保建成高规格、高质量、高效率的通村水泥路。

    二是重心下移,多级监管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小康路的项目业主单位由项目所在地的乡镇政府(办事处)负责,将监督权力下放到村,由村干部或村民担任义务监督员,将原先“要我修路”的理念扭转为“我要修路”,通过多级监督管理进一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三是全额融资,工程顺利推进。为及时启动项目建设,解决群众出行难、乘车难、运输难等问题,采取融资方式进行建设,即:工程完工,市级初验合格,支付施工单位50%的工程款;工程完工,州级验收合格,工程结算审计、质保期结束,质量缺陷得到有效处置后,再支付项目全部工程尾款。

    四是建养结合,注重后续养护。把通村油路(水泥路)的建设和养护管理同安排、同部署,做到建养并重。对建设完成的通村油路(水泥路),及时组织完成路肩培土、植树绿化,完善必要的交通标志及安全防护措施,防范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同时,加强日常保洁,制定村规民约,教育群众爱路护路,坚决制止乱堆乱放,减少人为破坏,巩固好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成果。

    截止2014年底,福泉市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完成316.3公里农村公路沥青(水泥)路改造,实现了52个建制村通畅,建制村通畅率86.7%。小康路的建成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烟地整治项目2000亩,带动公路沿线烤烟、蔬菜、辣椒、金秋梨种植6500余亩,实现人均收入2150余元,同比增长64%。小康路串连起仙桥蛤蚌河、双谷万亩果园场、黄丝江边布依寨等一批景区景点,形成一批新兴精品旅游线路,休闲游、生态游、乡村游正蓬勃兴起,预计2014年旅游综合收入达800万元,同比增长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