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技服务平台 增强创新驱动力量
打造科技服务平台增强创新驱动力量
——贵州大学以科技创新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一大批贵州大学科研成果走进地方,科技创新成果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现代农业“守护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2010年呈大爆发态势,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贵州大学宋宝安教授团队长期负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全国防控与西南三省快速监测工作,他们在湖南和云南等地建起多个千亩防治试验示范区,形成了虫病共防组合技术,在南方八省进行了大面积增产示范试验,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其研究成果毒氟磷、广枯灵等低毒农药也成为农业部门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
除了水稻,在省内各大茶叶、核桃、烟草和水果种植基地,也随处能看到贵大学者身影。
2013年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朱满德博士参与调研起草的《今年秋粮收购面临的问题与政策建议》就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
工业强省“源动力”
“磷矿伴生碘资源回收新技术产业化”是贵州大学首创的目前世界上唯一可用于工业化回收磷矿中伴生碘资源的新技术。陈肖虎教授的研究成果在瓮福集团磷肥厂应用,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以磷矿伴生碘资源生产碘的从碘回收工业化装置。该装置碘的工业化批量生产成本仅为其它碘生产厂家的2/3,给企业带来丰厚利益。该成果使过去缺碘的贵州一下成为了我国碘资源大省,也使我国碘工业总产量翻了一番。
在贵州大学党委书记姚小泉看来,“高校是经济社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源动力,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机械工程学院何锋教授、李少波教授的研究团队在气电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关键技术等取得突破性进展,插电式气电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和非插电式气电混合城市公交车产品节气率达到35.9%;梁益龙教授为国家重点工程关键设备去应力退火主持承担的《大型燃油退火炉的研制》项目,为企业新增产值2亿多元……贵州大学为工业强省输出了强有力的源动力。
科研服务“平台化”
近年来贵州大学重点建设了四大类20个左右的研发与协同创新中心,以平台促服务。
贵州省西南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协同创新中心、山地生态与农业生物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欠发达地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等一大批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整合创新资源的科研平台相继建立。贵州大学贵阳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奇瑞汽车研究院、修正药学院也纷纷挂牌。
十年来,贵州大学专利拥有数由16件增长到715件,承担技术转移、成果转化项目4010项,总经费超6亿元。共组织159名教授、博士进企业(园区)和科技兴村活动,与300多家省内外企业、全省80多个县开展了多层次科技合作和技术服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应用。(庞爱忠 杨波 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