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进取 奋发有为:学者解读2014年中国外交
2014年是中国外交积极布局的一年,也是成果丰硕的一年。精彩夺目的主场外交,目不暇接的出访活动,既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也有求真务实的具体举措。2014年中国外交有哪些新变化?对周边地区有什么影响?学者为您一一解读。
积极进取 奋发有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志敏认为,这一年来,中国外交展现了“主动进取”型外交的鲜明特色。在国力增强、外部局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外交的任务不仅是要应对外部发生的危机和挑战,保障中国和平发展稳定的外部环境,而且需要以谋势的姿态来主动参与外部环境的塑造,以便从源头上化解或对冲外部挑战,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为此,新一届政府通过一系列新外交话语,搭建了自己的外交战略架构:以“中国梦”在国内凝聚民心,以“大国外交”展示意志,以“主场外交”为平台,力 推新兴大国之间的金砖合作机制,以“亲诚惠容”引领重中之重的周边外交,建设“一带一路”来发展中国的陆海伙伴网络,推动“新型大国关系”来稳定与世界主要力量中心特别是美国的关系,提倡“正确的义利观”和“命运共同体”来巩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战略谋划的前瞻性更加强化,战略思想的系统性更加完备,战略手段的针对性更加明确。
中国外交起到了引领作用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认为,中国这一年积极参与多边政治安全领域的议程设置,发挥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在多边经济领域主动提出合作主张,并予以强力推动。中国对于国际秩序和国际经济的影响力上升,特别是外交的谋划设计力和执行推动力可圈可点。
中国周边外交对东南亚的影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认为,中国周边外交的推进使周边地区和亚太地区呈现双轨格局的新发展,经济与安全领域存在双轨模式向前并行的态势。另一方面,中国的周边战略呈发展和安全两轮协调并进的态势,这种态势使中国和东盟经济、安全相对分离的情况有所改变。互联互通政策的推进给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机会,也颇受东南亚国家的支持。此外,随着中国周边外交新布局的展开,东盟及其成员的身份多元化了,中国对东南亚的政策配套也更好了。
展望2015中国外交
陶坚认为,中国这一年取得的外交成绩非常难得,也是中国国力上升、经济力量上升势所必然。外界对中国外交的反应复杂,重口难调,中国须坚定自己的目标,保持战略定力,保持进取态势。
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外交要驾驭的是高度的复杂性,要把握的是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应当在利益得失中有所取舍,在国际影响力和塑造力上有所突破,加快软硬实力建设,用好全球能源资源,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规则。(作者:雷曼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