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成功移栽培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韭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24日电 贵州纳雍,一个峡谷生态城,境内发现的水韭分布面积达1.378公顷,是全国最集中分布的区域,种群数量最多,达到了76973株。所以,保护这种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蕨类保护植物水韭就是重中之重了。
自2012年7月,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考察发现水韭资源以来,纳雍县林业局就开展了对水韭的保护、繁育、科研、监测等工作。通过为期三年的水韭繁育技术攻关,林业局技术人员已成功研发出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蕨类保护植物水韭移栽培植技术。
在开展保护、科研、监测过程中,经技术人员调查分析,纳雍发现的水韭属云贵水韭,分布最为集中在国有纳雍林场场部工区大松山,这一片的云贵水韭资源多达68367株。然而,该区域的云贵水韭却面临人为破坏的毁灭性威胁,采取相关措施予以保护刻不容缓!
经请示贵州省林业厅野保站同意后,纳雍林业局决定采取移栽措施对大松山水韭予以移栽保护。2013至2014年分别移栽了800多株到纳雍水韭科研基地,现长势良好。2014至2015分别移栽了500多株到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先期移栽的300株已开始繁殖新的植株。2015年度移栽的200株成活率达95%以上。
随着移栽培植技术越来越成熟,预计在2016年再移栽20000株到大坪箐湿地公园,让纳雍这一珍贵的资源得到最好的保护,为纳雍生物多样性作出更大的贡献!(王丽红 张娅)
水韭,是水韭科唯一生存的遗属,在我国分布极窄,为稀有植物,对研究蕨类植物系统演化及东亚植物区系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纳雍发现的水韭属云贵水韭,是国家一级蕨类保护植物。云贵水韭为多年沉水植物,植株高15-30厘米,根茎短而粗,肉质块状,略呈三瓣,基部有多条白色须根。叶多数,丛生,草质,线形,半透明,绿色,长20-30厘米,宽5-10毫米,横切面三角状半圆2形,有薄膜隔为4和纵行气道,内有长2-4毫米的横向隔膜,叶基部向两侧扩大呈阔膜质鞘状,腹部凹入,其上有三角形叶舌,凹入处生长圆形孢子囊,无膜质盖。植株外围的叶生大孢子囊,大孢子球状四面形,表面具不规则的网状纹饰(网脊不平),直径360-450微米。小孢子囊生于内部叶片基部的向轴面,内生多数灰色粉末状小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