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举办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培训班

16.06.2016  23:34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常务会议关于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6月12日-13日,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举办了全省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培训班。省政府副省长、指挥长刘远坤同志作了开班动员讲话,省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应政同志做了总结发言。省扶贫办主任叶韬、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省发改委副主任、省移民局副局长张杰、省扶贫开发公司副总经理黄强分别围绕搬迁对象、搬迁政策、工程管理、资金管理、就业保障等方面分别作了专题讲座,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刘远坤在开班动员时强调:一是在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中,要立足实际、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深远意义,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重大问题;二是要咬定目标、把握关键,准确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各个关键环节。坚持以保基本为原则、以能脱贫为目的、以不负债为底线、以增收入为支撑、以稳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集聚集约为带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透,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定住、能致富。三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目标顺利完成。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督查检查的作用。延长包保链、督办链、考核链、督查链四条“责任链”,绘制责任图、任务图、督导图,依托“国土资源云”构建易地扶贫搬迁“责任云”,通过遥感技术实现全方位监控脱贫责任的落实。

王应政在总结发言中,就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特点与要求做了详细论述。他指出,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是特定历史时期由政府主导的、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迁移活动,属于工程性移民。以扶贫为目的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具有唯一性、阶段性、自愿性、扶贫性,政策性。他强调,贵州省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搬迁规模大、任务重。“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实施1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占全国1000万人的13%。易地扶贫搬迁是我省“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重中之重和难中之难,是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重要一仗、关键一仗。二是挑战大、难度高。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土地资源紧缺,安置容量有限,劳动力不发达,少数民族聚集,发展问题、民族问题和贫困问题交织在一起,这就更加需要系统思维,花更多的心思,付出更多的努力。三是工作早、探索多。贵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成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的试点省份,2012年将扶贫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战略行动,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为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要求,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要坚持“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必须坚持以实现脱贫目标为中心,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切实开展建房、搬迁、就业、保障、配套、退出等六个方面的工作。“三个基本点”,即精准搬迁对象、控制建房面积、精准就业措施为基本点和工作重心,坚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标”的指导思想,城镇安置的必须确保每户至少一人以上稳定就业,中心村安置的必须逐户落实扶贫产业、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

省政府副秘书长项长权、省移民局副局长耿杰、综合组、工程组、宣传信息组全体成员、各市、自治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移民局长3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