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 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也是我国公布的对内植物检疫对象。该虫成虫取食水稻叶片、幼虫咬断稻根,常造成水稻减产20~30%。该虫自1988年首次传入我国以来,现已扩散蔓延至22个省(区)。2010年5月,在我省平坝县首次大面积发现稻水象甲疫情,之后相继在多个市县同时发现疫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防控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科技厅于2010年7月启动了贵州省稻水象甲应急防控专项项目。项目由贵州大学主持,贵州省植保植检站、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大学、平坝县农业局植保站、花溪区农业局植保站、息烽县农业局植保站参与,经过近四年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查清了贵州省稻水象甲来源、传播路径及在省内发生规律,建立了贵州省稻水象甲的监测体系;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贵州省稻水象甲防治技术体系,并在平坝县、息烽县和花溪区进行了连续3年的防控示范,示范面积1.5万余亩,带动面积近30万亩,挽回稻谷损失2000余万公斤,挽回产值5500余万元,防治效果达到了98.86%,为我省水稻产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创新集成了我省稻水象甲监测及防控技术体系,为有效控制稻水象甲在我省的传播蔓延和可持续治理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撑,对我省水稻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项目搭建了开展入侵生物研究的平台,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汇聚和培养了一批植保专业人才,充分体现了科技厅要求的省内省外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与基层和地方政府相结合的三结合农业科技攻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