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鱼肥人欢乐

22.09.2015  11:57

   稻香鱼肥人欢乐

 ——天柱县农业园区建设系列报道(三)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22日电 金秋时节,天柱稻谷正处丰收期,也是是田鱼肥美之时。初黄的稻谷,一望无际;肥大的田鱼,田中游弋。在天柱县高酿稻鱼示范园区,总能看到村民捉鱼的喜悦,游客品尝田鱼的快乐,也能看到村民稻鱼丰收载歌载舞的喜庆。进入稻田养鱼辐射区的坌处、渡马、邦洞等乡镇,游客也能领略到一股“稻鱼双馨”的气息。

    天柱高酿稻田养鱼示范园2015年获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主要以高酿隆寨为核心,规划总面积3500亩。年产田鱼75吨、泥鳅5吨、莲藕300吨,鱼总产值460万元,纯利润28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而且辐射到了坌处、渡马、邦洞等乡镇,带动了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真正做到了“稻香、鱼肥、村美、人乐。

  从山区大坝晋升产业基地,由单一变为多元,由贫困走向富裕,这一转型之路,该蕴藏着多少奥秘?最近,笔者来到天柱稻田养鱼示范园,蹲点高酿、报塘等村寨,追寻它的升华之路。

田鱼产品---腌鱼

    转观念稻鱼并作两丰收

    无论春夏秋冬,高酿镇高酿村的伍名美都不闲着。“自从搞稻田养鱼后,每天我都会到田里去看看鱼儿长得怎么样,鱼儿是否被大水冲走,田里的田坎是不是崩了,是不是要往田里撒些野草、野菜。稻谷开始黄了,又得把鱼捉起来,放到专门设置的鱼塘里,等收完稻谷,又把鱼放到田里,鱼专门吃打谷时掉在田里的稻谷,冬天的田鱼更肥大。”  据伍名美介绍:以前他种田搞传统农业,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仅够全家人吃饱饭,孩子说买架摩托车都觉得是天大的奢侈。2012年,修高速公路的工人进村后,驻村干部说稻田养鱼前景广阔,伍名美觉得稻田养鱼有了希望,几经思考,鼓足勇气租下20多亩稻田,还租下了坝子边山间里的撂荒田10多亩,在村民异样的眼光中,建起了高酿村彩寨养鱼合作社,2013年终于迎来田鱼丰收。当年净赚8万块钱。接着的两年,更是让伍名美乐得合不拢嘴,田鱼给他家增收30多万元,他正准备建一栋120平方米的5层高楼。

    像伍名美这样搞稻田养鱼搞得好的农户,高酿村大小圭片的潘年沛也算是其中一个。由村民潘年沛创办的高酿镇大小圭兴华养殖场,与周边的农户抱团取暖,不但让农户的销售渠道和价格有了保证,还实现了统一标准化管理,提高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潘年沛告诉笔者,他稻田养鱼20多亩,近几年来,他的养殖场采取网上销售、现场批零田鱼、腌鱼等方式,每年赢利7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24户农户稻田养鱼480多亩,每年可为农户增收180多万元,同时带动周边群众稻田养鱼近千亩。

    伍名美、潘年沛是依托天柱县稻田养鱼示范园产业扶贫带动,走上致富增收道路、过上幸福生活的代表。“一亩田鱼收入顶六亩稻谷。养一亩田鱼,只要勤抓善管,一年收入6000多元,这相当于6亩稻谷的收入。”面对记者的采访,高酿村副主任陈守德笑着说。 在伍名美、潘年沛的影响下,周围100多户农户加入了稻田养鱼的行列。高酿村龙令相家就是靠稻田养鱼脱离了贫困的。

    高酿村支书杨传海告诉笔者,通过金种子带富计划、党建扶贫、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大力发展稻田养鱼产业,2014年,隆寨片的30户村民联合连片实施生态稻田养鱼、养泥鳅,投放鱼、泥鳅苗1500多公斤。目前100多亩稻田里禾茂鱼欢,只要把诱网放进田里一会儿,就能捕到泥鳅一大篓。

    “为加大稻鱼工程推广力度,促进农民增收。2015年,我县整合项目资金200万元,实施并推广稻鱼种养工程,高酿镇作为全县的稻鱼并作示范园核心区,示范种养面积1080亩,参与农户388户,以核心区辐射带动全县种养1.2万余亩,4200多农户因此受惠。”天柱县农业局园区负责人介绍道。

田鱼足有4斤多